且说这赵伯玖经过上一次的事情之后,便是回到了绍兴府安心当起了醴泉观使的闲职。 可职位虽然是闲得,但是人却是闲不住。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曾经不曾靠近过,也就不会有太多的觊觎或渴望。现在的赵伯玖就是这样。 想当年,他和赵昚站在同一起跑线之上,甚至还略微领先了半步,如果不出现差错的话,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应该是他的才对。然而,事情就是那么巧,最后那个位置还是落在赵昚的手中,并直接离他而远去。 虽然在赵昚继位之后,他也被任命为少保、静江军节度使,可是对他来说,这不过是赵昚对他的施舍,甚至是一种嘲讽。看看,现在还是我坐在这个位置上,你只能仰我鼻息,你的官职都需要我来授予。不错,在他看来,就是这样的。 如果当初他未曾被选入宫之中,想来他对那个位置也不会产生什么想法,也许他的一生,就会和现在仅剩的那些宗室一样,混吃等死一辈子罢了。可坏就坏在曾经他就离着那个位置只差一步的距离,这让他怎么能安心? 所以,哪怕去任了静江军节度使,他的心思也未曾真的平复过。 在这些年中,他无时无刻不谋划着让自己再度将那个位置夺取过来。在静江府,除了招揽各方贤才之外,他还暗中蓄养了一支精锐兵马,尽管这支兵马并不算多只有两三千之数,可每一个都是百战精兵,若是和普通的地方军比起来,几乎能够以一当十。 除此之外,与朝廷中的联系也未曾断了。 不管是金银还是静江府的特产,一应节气都会有人按时送到朝廷一众大员的府上。 所以,他虽然不在临安,可是他的名字却是一直在一众文武的耳朵中。 不仅是这些人,个地方的大族,他也放下身份去接触,一些利益更是毫不在意的让出去,所以说,这赵伯玖在世家大族中名声极好。 最为重要的,便是他未曾断了与赵构的联系。 都说是久病床前无孝子,实际上还不仅如此,在家的儿女日夜照顾,对于老人来说,恐怕还比不上在外的儿女一句问候。 农家是如此,在赵构眼中同样是如此。 而且,赵构成为太上皇,与赵昚这个刚刚继位的皇帝之间,必定是要有权利的争执、理念的争斗的,而在这个时候,远在外边儿的赵伯玖却是不断来信对赵构嘘寒问暖,继续将自己当成儿子一样孝顺赵构,那在赵构的心中赵昚和赵伯玖哪一个会更为亲近? 好不夸张的讲,赵构不仅一次想过,当初如果自己的选择是赵伯玖儿并非赵昚,那赵伯玖是不是对自己会更为忠孝。 只可惜,这是一个无法验证的事情。 上一次赵伯玖之所以会主动请辞并选择醴泉观使这样一个闲职,其一是因为他需要更大的名声,其二便是因为他感觉到,如果他一直远离临安,那他做的再多,这个位置也不会与他有缘了。这个时代,距离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哪怕真的有一天临安发生了天变,他恐怕也来不及反应。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所以他直接放弃了所谓的静江军节度使的职位。 这个职位虽然也算是位高权重,可是地位越高也自然越显眼,哪怕略微掌控一些兵马,也根本没有意义。 而若是直接回到临安,恐怕会直接被赵昚看起来,将来再无机会。 所以,再三衡量后,赵伯玖才选择了一个醴泉观使的职位。这个职位是个闲职,可是他一不缺吃穿,二不需要高官厚禄,自然也就无妨。而且,最为重要的,这个职位可以接近临安,但是却并不一定在临安城内。 直接到绍兴府去做一个‘透明人’对他来说,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当他听到朝廷之上传来赵昚想要迁都的消息,他便察觉到,这很有可能便是自己的机会。 历朝历代,哪个迁都是顺顺利利的?这可是涉及到不少世家大族的利益。 想当初,刘光世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都敢违抗赵构的命令放弃进攻金兵,现在赵昚想要损害到朝堂众臣以及世家大族的利益,这些人会罢休? 他没有急着直接动手,但是却暗中遣人联系朝堂上文武百官,并且给一众大族散布消息。 果然,局势的发展和他想象的一样,现在赵昚已经到了退无可退、进无可进的地步。 在一众江南大族的谋划之下,赵昚直接被逼到了墙角,甚至已经到了兵戎相见的程度。 至于那些乱民,同样是在他的授意以及那些大族的配合下弄出来的,而且,那些乱民进兵,也是有赵伯玖插手。否则,那些乱民怎么可能攻城略地? 除了招呼着一众世家大族逼迫赵昚,他暗中还余赵构联系着。 什么陛下不懂得父皇的苦衷,什么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