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海瑞位于其中,毫不起眼,正与一位老妇和一位抱着孩子的妇人告别。 “此番怎的如此急切?” 海母看着这个儿子,眼睛里网着一层血丝,脸上瘦得颧骨暴露,心疼地拧了拧眉:“你自从大兴县回来后,就闷闷不乐,有事不要强撑,明白么?” 海瑞抿了抿嘴,应了一声:“孩儿……明白!” 那一日,他没有跟着百官上书,但终究由于海笔架的直名,被上司提防,怕他带头闹事,故意派了个差事调离出京,在大雪天里冲风冒寒,赶去了大兴县赈灾。 大兴县并不远,隶属顺天府,离京城也就五六十里。 可偏偏这堪称天子脚下的地方,却也经历着人间惨祸。 一路上随处可见倒毙的尸体,朝廷的赈灾姗姗来迟,迟到哪怕粥棚搭好,活着的百姓都没有力气抢着去排队,而是到处躺在雪地里,咽下最后一口气。 于是乎,衙役们的工作根本不是派粥,变成了从车上抽下竹席,将百姓的尸体一具一具往里面裹,最后都没席子装了,趁着冬寒不容易生疫,往雪地里扔…… 海瑞至今回想起来,都是满目凄然,大兴县还根本不是关中大地震的受灾地,都惨到如此地步,那数省的许多州县,又到了何等地步…… 从那里回来后,这位小小的户部主事,心中的念头就越发坚定。 官卑言轻者,难以做到太多。 但能做的事情,必须做到! 唯独对不住的,是家人啊! “儿子再陪陪阿母……” 说到这句话时,海瑞的喉头一下子哽住,拎着行礼,扶着海母进入船舱。 海母不以为意,倒是主动宽起儿子的心:“为官者,调来调去,都是常事,这北地老身确实待不习惯,早一步回南方,又有照拂,你何必作此姿态?” 海瑞曾有恩于一位齐姓漕工,那漕工极重义气,入了罗教为弟子,此次拍着胸脯保证会对海氏家卷多多照顾,才选择走了水路。 这个决定也不知是否会连累对方,海瑞又生出担忧,眼眶微微发红,重复了一遍:“阿母说的是,此去一路珍重,千万要保重好自己的身子!” 海母轻轻点头,突然道:“汝贤,你莫不是有事瞒着阿母?” 海瑞摇头,看向妻子和其怀中的孩子。 那是个女娃娃,海母很不高兴,觉得没有传承海氏香火,但海瑞心中还是欢喜的,握住了妻子的手:“你是个贤德的人,侍奉婆婆是孝顺,为我养育儿女也是大孝,家中拜托了……” 海妻反握住丈夫的手,柔声道:“家中有我,官人在京里一定要保重,我和婆母等着与你早早团聚!” “好!好!阿母,儿子走了!” 海瑞又想摸一摸自己的孩子,却又强行压抑住,到了母亲面前跪下,在船板上磕了三个响头,站起后立刻朝外走去。 目送着儿子的背影,海母眼中迅速浮出了一阵不安,呼唤道:“汝贤!汝贤!” 外面已经没有海瑞的回应。 这位再也无法尽孝的孝子,头也不回地离开码头,直到一间白事铺子门前停下,打量片刻后走了进去,取出腰间干瘪的钱袋递了过去: “我要买一口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