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诸葛亮、刘宗将水步军三万余众,大舰数百艘,浩浩荡荡,覆江而下,长驱直入,不数日即横跨数百里,进抵春谷。 诸葛亮身处于旗舰顶庐,遥望南岸,见江东军夹岸连城,深栅重垒,几有金汤之固,不由对左右感叹周公瑾真良将也。 短短时日内,就修建起如此坚固防线,周瑜确实深有将略,难怪将军尝以韩信、英布喻之。 此时周瑜亦率江东众将,登楼观望敌情。 周瑜之前率军从豫章撤离时,为摆脱荆州军追杀,曾于江上列阵,主动邀战,那一战,江东将士血战竟日,付出了极大伤亡,才得以脱身,荆州军的勇猛善战,给周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眼前这支大军,军容之整肃、军威之盛隆,明显比他记忆中交手的荆州军更加强大。 对此周瑜倒也没有太过意外,毕竟此前交手的,只是荆州的水军而已。在刘景崛起的过程中,水军固然十分重要,但真正帮助刘景称霸荆、交,乃至日后逐鹿中原的却是陆地之军。 这也更加印证了周瑜先前的判断,江东军经历江夏、豫章两次大败,将士死亡数万,几乎将孙策时期积攒的家底败去大半,再不复昔日强盛,荆州军则兵强马壮,正面交战,必非其对手,惟有依靠戍栅固守,方有胜算。 因此听闻麾下有人提议趁荆州军新至,立足未稳,主动出击,周瑜却是丝毫不为所动。 周瑜一边命令众将紧守津、垒,一边写信给诸葛亮,斥其违逆国家诏命,无故兴兵犯界,称春谷有长江之险,津垒之固,兵精粮足,将士用命,若诸葛亮执意进犯,必叫其有来无回。 诸葛亮见信不觉失笑,他正准备写信劝降周瑜,没想到却被周瑜先来了一个下马威。 不过比起这封信,诸葛亮无疑更重视送信的人——鲁肃。 鲁肃两年前只身入长沙,一手促成刘、孙联盟,期间诸葛亮和鲁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年来两人虽未再见,却书信不绝。 与良朋久别重逢,诸葛亮喜形于色,鲁肃却是一脸严肃,其智谋过人,深有大略,岂能不知当前形势,江东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再退一步,就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为此鲁肃忧急于胸,寝食难安,又怎会有笑意。 鲁肃对诸葛亮道:“江东虽失豫章、庐陵,犹有三郡之地,劲卒五万,刘安南纵举十万之众来攻,亦难如愿。且事有不济,孙讨虏必北归曹公,届时吾军牵制于东,而曹公发难于北,刘安南两面受敌,必败无疑!” 诸葛亮收起笑容,摇头道:“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今汉室倾颓,群雄并起,务相兼并。割据自守,或能苟全一时,终难长久,惟有志在天下者,方能脱颖而出,平定乱世。当今天下,英雄无出将军与曹氏,江东今日将军不取,来日曹氏也会取。” 诸葛亮话已经说得很直白了,天下这盘大棋,只有刘景和曹操是棋手,余者皆为棋子,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无有例外。 鲁肃心中既绝望又不甘,还要再劝,诸葛亮抬手阻止道:“子敬若要与我叙旧,但讲无妨,若要劝我罢兵,便无须再言。” 鲁肃一脸苦涩地道:“生死存亡之际,肃岂敢私而忘公。” 对此诸葛亮亦不强求,随后亲自执笔,以墨为锋,以字为刃,写下一篇慷慨激烈,气贯长虹的回信,让鲁肃带回给周瑜。 鲁肃喟然一叹,失望而归。 周瑜见鲁肃匆匆归来,心情更加沉重,表面则依旧从容。 为防敌人离间,周瑜没有避开左右,而是当众打开信笺,只见其上书云:“亮顿首:‘足下雅量高致,才不世出,雄冠江表,余久闻足下高名,心慕久矣,恨不能与君共事王业。’” 诸葛亮先是恭维周瑜一番,接着话锋一转:“然足下云春谷江险垒固,足以自守,余实不敢苟同,古人曰:‘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余深以为然。昔刘表以江、汉为天堑,与将军争衡,结果一朝之内,即告灭亡;张津自负交州远阻,数出兵侵扰,最后军破身死,头悬道旁。 孙贲亦恃豫章阻山带江,四塞之地,驱贼入寇长沙,残害吏民,安南将军愤而兴师,诛讨孙贲。将军之德望,天下所共誉,军至柴桑,则彭泽长徐宗举县而降;舟抵彭蠡,则豪杰彭虎率众响应;余军出宜春,则县吏周凤献城归顺,进围南昌,则功曹刘壹、主簿徐苗举事就化;太史子义天下豪杰,信勇著世,亦心折而服,将军其得人心如此。旬月之间,孙贲授首,孙辅亡窜,豫、庐士民,拍手称庆……” 信至最后,诸葛亮意味深长地写道:“足下认为春谷坚险可守,却不知军中早已人心摇动,江东士民亦翘首以盼义师。孙氏无道,大厦之倾覆,就在眼前,非足下一柱所能支也。何不效仿太史子义,弃暗投明,共辅将军,匡扶汉室。朝为仇虏,夕为上将,建丘山之功,享不訾之禄,岂不美哉?此皆余肺腑之言,望足下深思。诸葛亮顿首。” 周瑜看罢冷笑,谓众将道:“我听闻诸葛孔明器量宏渺,文武兼济,王佐之才也。不想其人之言竟是如此诡谲,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实在让人不齿。刘景背盟逆命之徒,也敢言德?!” 言讫,周瑜命人取来书案纸笔,就在垒下,当场写信回击诸葛亮,同样全篇围绕“德”,痛批刘景狼子野心,背弃盟好,违逆圣训,外托仁义之名,而内施并兼之实,乃祸国之奸贼也! 这次周瑜彻底撕破脸开骂,因此没有再让鲁肃送信,而是择一死士,将信送入诸葛亮手中。 果然,周瑜之信一经公开,荆州文武无不怒目切齿,更有大将愤而拔刀,要杀送信者泄愤。 诸葛亮及时制止,再度回信:“昔齐桓诈邾袭莒,并国三十五,而孔子作《春秋》褒之,何也?盖因其尊奖周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攘夷狄而救中国,虽小节有损,而大义无亏!安南将军王室之胄,志救社稷,见天下多难,群桀肆虐,兼弱攻昧,取乱侮亡,以宁社稷,有何非议?言尽于此,足下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