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站在甲板上,看见不远处的码头挤着乌压压的人,左边有一块略整肃些的,为首依稀可见是贾府的管事赖大。
那可是能跟着贾政进宫谢恩的大人物,居然会来接几个小辈。果真是今时不同往日!
林如海死后,地方官员本来只是依例抚恤。没想到圣上听闻此事,居然降下恩旨,说林如海一生鞠躬尽瘁,为人正直不恋权势,晚年回到家乡还能教化学子,被泽乡邻,于社稷有功。特意下旨赠官!
这可是莫大的哀荣,林如海为官期间,与人交往向来滴水不漏。连贾雨村那样薄情寡义之徒,都感念他的推举之恩。更不要提他在仕林之中一贯的好名声。
尤其在回到姑苏后,虽然病体沉疴,但他还是坚持每旬到府学授课。消息一经传开,甚至有人从不远万里赶来求学。
要知道,此时的教育资源可有限的很,天下的状元秀才教。林如海是正经的一榜探花,他开坛讲学,是不可多求的好事。
林如海有教无类,只要真心向学,都倾囊相授!
到后期身体无法支持的时候,还将家中累世所存珍品书籍,除留给黛玉的部分,尽数捐出!由官府承办,林家出钱,免费提供笔墨给学子们抄习。
一时之间,“林公高义”四个字传遍了大江南北!连贾政这个小舅子都与有荣焉,接受同僚夸赞时,胡子都捋掉了不少。
所以林如海出殡,家人虽然不多,送行的队伍却很长。沿路还有不少读书人设了路祭,一时传为美谈。
但若只是这样,此刻鲜花着锦般的贾府也不会派赖大来接几个毛孩子。主要还是嘉勉的圣旨中提了一句,圣上怜惜林如海只留一女,五服中又无亲眷承袭香火,着令贾府对这个孤女好生抚养照看。
这一句可了不得,这就是暗戳戳地告诉世人:站我这边儿的,有眼色的,即便是死了,我也会看顾你的亲眷,哪怕你之前是在别的阵营,也照样既往不咎。
贾府不一定能领会这深层的含义,但他们自有豪门贵族的敏感性。仿佛得到信号:此时该拍马屁。所以接黛玉到贾府的规格就高了起来。
迎春心里暗笑贾府趋炎附势的本事不俗,又不免恨铁不成钢!这时候知道拍新帝的马屁了?县官不如现管!早干嘛去了?
要是聪明,就该像史湘云的二叔那样,作出一副忠君爱国的蠢样。保守派嫌你无用,又不值当得罪,两方相安无事。皇帝看你尚算安分,乐得搏个优待老臣的美名。虽然窝囊,却平安。
不像贾府,蠢人作出聪明相,丢人,丢命!
心思回转过来,一行人已经到了岸上。赖大看黛玉仍是一身孝服,不像是要回贾府。直觉告诉他,今天的差使不好办!
果然,黛玉一开口就先告罪,直言自家无后继之人。自己虽是女子,但父母恩情一刻不敢忘记,遂将父母的灵位请上京都,要置于林府旧宅,四时八节香烟不断。
这一开口就占了大义,赖大不好再劝。念头一转,满口地称赞黛玉知礼孝顺。又貌似为难地劝黛玉,说林家屋舍常年不住人,怕年久失修。不如暂且将父母灵位放置于贾府家庙铁槛寺更为妥当。
黛玉很有礼貌地拒绝了,抛出一个让赖大语塞的理由。原来林如海死后,林家仆从愿意走的,都封了厚厚的赏格放了良。
有那自觉生计艰难,不愿离开豪门庇护的,林如海也将他们推荐给了一些积善之家。独留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世仆给黛玉。张升就是其中一个!
这张升还要早于黛玉他们一个来月动身,特地赶上京都收拾林府旧宅。林如海的安排,黛玉虽然寄养在贾府,可是京都永远有自己的家!同时,也是防着贾府一旦有什么不好,黛玉能有个退路。
赖大听说林府早已收拾妥当,就知道今日接黛玉回去的算盘是打不响了。他也干脆,直接命人套车,送黛玉回林府旧宅。一并连贾琏迎春也送去跟着尽尽心。
只命一个小厮回去报信,自己则亲自跟车送三人。林家带上京都的行礼跟在后面,浩浩荡荡排开一二里地去,闲人嘴碎说,大户人家嫁女儿晒嫁妆都没这个排场呢!
贾琏骑马跟在旁边,被这些闲言碎语酸得直嘬牙!原本这趟去南边儿,自己是存了些难对人言的心思。
本来嘛,这么一大笔横财摆在眼前,有几个人能做君子?反正老祖宗以后是绝对不会亏待林妹妹的,日后出阁时自有体己给她。姑娘家的用度——有限。
而且说句冒失的话,不定以后林妹妹就落在自己家里了。眼前可见的,二叔就对自己那个妹夫尤其推崇!老太太亲上做亲的想法就更明显了!
如果迟早都是一家人,现在又何必说着两家话,有了这笔进项,省亲园子盖起来也更趁手!
没想到,偌大的家私,林姑父居然将每年里产出的八成舍于那些穷酸秀才买纸笔,还去官府立了字据!
剩下两成和贾敏当年带去的嫁妆,还由贾府代为管理,以供林妹妹日常的使用,直到姑娘出阁。
虽然两成也不少了,但那舍出去的八成还是让贾琏心头流血。不明白林如海为什么要出这大价钱去买那吃喝不能的名声!
贾琏不知道的是,林如海与官府订立的字据当中,最令自己生气的一条,还是出自自己亲妹妹之手。
迎春给林如海出的主意,字据里面加上一条,如黛玉不幸亡故,林家所有家私半数捐给姑苏府学,资助贫困学子。半数归于朝廷,以感天恩。
即便黛玉有了孩子,孩子能继承的也只有她嫁妆的部分。林家家产另当别论。
贾琏听说还有这一条时,险些一口老血喷出来!那林妹妹素来就不太健壮,万一……
如今这一块肥肉,姑苏学政盯着,天下学子盯着,还有户部也放了一只眼睛瞄着。
若是只有姑苏本地官员,那还有操作的余地,谅他们也不敢向贾府伸手。奈何还有户部和那些穷酸的秀才!
那些酸儒虽然不值一提,但甚是难缠!笔杆子一动,记你一笔,遗臭万年,连皇帝都得怵三分。
唉,好好一块肥肉,都在嘴边了,愣是无从下口!
迎春出这主意时,是防着有人动坏心思。财帛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