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书青云
云烟楼内,我倚在贵妃榻上,闲适地翻看着密匣里连姝的信笺,忽地生出了浓烈的罪孽感。
倘若我当年没有任用云涌,倘若我便是任用了云涌但同飞鸟知会了一声,倘若云涌没有私底下昧了连姝的密匣,倘若连姝所有的信笺当年都顺利地抵达了公子手中,是否一切都将不一样了呢?
莫白亲启:
月圆月缺有时,想你念你一直。
昨日我来了澶州城。从前在本游记上瞧过这儿,觉得同上京城的地理格局很有些相似之处,但还没有来得及去好好游玩一番。因为我此番来此,倒是来办正事的。
后来我才知道,从前给你的那本马术书原是有主的,当时我不晓得此事便赠给了你,后来找不着你自然也寻不回。所幸我还记得内里的内容便誊抄了份,依着师父的命令来澶州城物归原主。
只是,今次归还书册中生了些许变故,书册最后又回到了我手里,且我还莫名得了主人家一块上佳的玉佩。
但其实我心底对此番送还书册之事还有诸多不解,故而回到客栈后,同你写了这封信,希望得到你的参详意见。
我不解之处有二。
一是,不解师父此番让我来澶州刘府送还书册,教我说的那套说辞。
没错,那番说辞其实半真半假。书册是真,誊抄亦不假,但你当是知道的,这书册其实并没有丢,乃是当年被我给送了你。只是,你六年前便突然消失了。六年间,我遍寻你不见,自然再找你要回书册,并不如何现实。所以,我便依着记忆重写了份。师父让我说丢了,倒是为我着想,毕竟据今日所见,那本书册于刘府而言,似乎很是重要。
但若只是谎称书册丢失倒也罢了,我却不明白为何师父非要我将得书的经过亦造假一番。
当年这书册实不是我自谷内书房中偶得的。我当时才多大,六岁罢了,能对本深奥的马术书感个什么兴趣,依我的性子,又怎会没事去看这书来着!
说起来,我初初读到这书册的时候,并不在谷内,而是在白石庵中。自六岁起,师父将我送到了庵堂后,其实并没有对我完全的不管不顾,逢个一年半载地也会来看我一趟。
只是她每每来白石庵时,必会带上一摞书籍,起初是祖传的易容术和剑术秘录,后来还送来了各门派的武功秘籍,一些有趣的云游杂记等等。
这本无名的马术书便是当中的一本。送来时,这书在其中其实很不起眼,我之所以会注意到,着实是因为它有些个过于破旧,甚至连封皮上的书名都模糊地无法辨识,这才拿了起来。
不过那时,师父还有个怪癖,约莫是担忧我远在他乡,恐无人看管我会生怠惰之心,便每每来辽之际都要悄悄住上些日子,考量下我的学业。但凡是之前她拿过来的书,习武的,便要我展示一遍招式,顺带同她过过招;易容的,便要我亲自易个容过过眼;纵是旁的云游杂记之类,都要背个滚瓜烂熟不可。故而我拿到这本破烂的马术书时,第一反应就是完了,得先寻匹马,这次得练马了。
不过,也幸得有了这书,虽当时背得痛苦不堪,但后来倒是有了用武之地,这些年自南京到上京的纵马驰骋的经历,倒是让我由衷地感谢这本书。且在这不断地熟悉实践过程中,我对书内许多不解的地方都有了自己的体悟,遂在书里做了细致的批注。
只是,这些年过去了,师父却像是忘记了似的,从未考量过我这本马术书中的内容,我当然也不会无故去提醒她,何况便是我想提醒,她人也是我寻不到的。
我知道这书是旁人暂存在师父那里的,且还是本不能轻易予人之事时,其实是在六年前。
从前师父来时,我还专程问过她,拿来的书能否送给旁人参看,我清楚地记得师父说,“除却师门的不传之术,其他你随意。”所以我才敢将那本马术书赠于你,将其他的武功秘籍亦拿去同未更哥共阅。
只是不想我将那本马术书送你后,师父知晓了此事,却道那书实是拿岔了给漏放入了其中,非要我归还不可。可偏偏那年我与你失了联络,书自然是要不回了。
不过,对于此事,我清楚地记得当年师父听闻后,虽是诧异,却并没有多大的反应,准确来说不是愤怒责怪,只是望着我有些担忧,问了我关于你“莫白”的一些情况后便离了去。
走前,师父意味深长地冲我说,“姝儿你终究是要离开这里的,莫要与人陷入了情爱的纠葛之中,我将你安置在庵中便是要提醒你此,你可要记好了。”
我记得师父的话,一直都记得,但是却控制不住自己去寻找,控制不住去猜测,控制不住探究验证。若是当年你果然从我生命里彻底消失便也罢了,可为什么当我在后山林中遇到危险时,便有人出手相助,而当我去寻找时,又无论如何都瞧你不见。我晓得莫白你一直都在,但你好像只是单方面从我的视野里消失了,又或者是你有意避着我?可既然你成心要避着我,为何又要护着我?我不明白。
且我更不明白的是,明明这书遗失的经过,我可以简单几句便同刘余之讲清说明的,但师父却坚决反对我如此说,甚至不惜为此令我立下重誓:
“回宋之后,不言书为师赠,不言书予他人,不言在辽经历。如有违誓,师徒情断,自废武功,天涯不见”。
当日被迫发此誓时,我其实困惑地很,很想同师父问个明白,但彼时在辽时,我没有来得及问,师父便匆匆走了;回宋后,我抵达韦城前,专程绕道去了趟怀州云霄谷内,但师父却恰好不在。
我于是只好依师命,同刘余之讲这书册是我自个儿自谷内取的,后因疏忽给遗失了,甚至还让刘余之误会了自己是自小在怀州师父跟前长大的。
我总觉得师父一定是瞒了我什么事!
她仿佛有未卜先知之术,在辽时便同我嘱咐,令我送还书册时多带本旁的书备着,若是有人讨要书册而我又不好开口拒绝之时,便将假的那本赠与那人。
当时我觉得师父小题大做,但从韦城出发前,我想起了这茬儿,便随手捞了本结缘临行前赠给我的佛经,谁曾想竟真的派上了用场。不过我倒是没想到,同我讨要这书的人竟是刘府的王大娘子,联系起刘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