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谢琇哪里知道这园子是什么, 不过反正玄舒也不知道,她就信口开河,胡乱介绍。 “陆公子你瞧,这廊壁上有许多文人的题诗, 若陆公子有兴致, 也可以题一首在上。” “这条水廊在这座城里也是出了名的, 九曲十八弯, 你瞧刚刚你从那个转弯后面走出来的时候,是不是根本看不到我这个方向的来人啊?” “那边那座亭子, 若是走到那里——”她的手指遥遥地虚点了点某个位置, “就看不到了, 会被假山挡住。这可能也算得上是‘移步换景’的一种吧。” 玄舒:“……” 他垂着视线,目光盯在地上,但她的裙角和随着步伐移动,常常从裙摆下漏出一点的绣鞋,却总是在他的视野里摆荡不去。 不知为何, 他总觉得面前的这个姑娘,虽然一直在喋喋不休地说着他其实不感兴趣的话题, 但他一点都不觉得聒噪。 他喜欢宁静的环境, 喜欢一个人静坐着慢慢转动指间的佛珠,喜欢佛前的檀香味,能让人凝神静气。 可是, 她的话虽多, 语声细碎, 却不让人感到烦扰。 他已经习惯了用云淡风轻的态度去掩饰自己的不耐。然而此刻,走在廊上,清风徐来, 她带笑的声音一递一句,说着一些这个幻境里微不足道、他本应懒得去了解的小事,却意外地并不让他感到那种隐秘的疲惫或厌烦。 他不禁向廊外的天光张望了一瞬,然后确定了,这个幻境里,此刻正是盛夏。 廊外园子里的树梢,蝉鸣清脆;园中花树盛放。挂在中天的太阳有些炽烈,但走在廊道上,穿廊而过的清风却颇为凉爽。 他不由得又瞥了一眼走在他斜前方一点点的那位“齐姑娘”。 正巧她比比划划地向他又提到,这座廊子上有多少名家的题咏,颇为风雅。 于是他也沿着她的手势,向着廊壁望去。 她却似乎会错了意,还以为他真的对那些题诗忽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停下了脚步,随意张望了一下,忽然眼睛一亮。 “好巧啊。”她兴冲冲地说道,“我们刚好停在这里!这首诗我甚是喜欢——” 她跨前一步仔仔细细地读着那首诗,又从廊壁前回首,含笑望着他,十分自然地问道: “不知陆公子你觉得如何?” 玄舒微微一怔。 他还来不及想清楚,自己的脚步已经移动了,同样走到她的身旁停了下来,抬眼望着她指出的那一首诗。 然而他只看了开头一句,脑子里就嗡地一声。 那一句说:“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那一句诗简直直白得可怕,他不敢再看,慌忙把脸撇开。 但那位“齐姑娘”并不知道他本是佛子,不应看这样的诗文;她只是站在题壁之前,目露诧异之色,看着他狼狈的反应,脸上带着一抹看似温暖亲切、又不知为何令人感到有些生疏的笑意,轻轻说道: “我最喜欢最后这一句。” 她说,尔后曼声念道: “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她的声音方落,玄舒只感到一阵狂风卷地而来,蓦地淹没了他们两人。 他倒退了数步才站稳,被那阵狂风一时间吹得竟然有一点睁不开眼睛。 当那阵来得快、去得更快的蹊跷狂风停下之后,他才慢慢地睁开双眼。 ……面前的景色果然已经改变了。 面前是府外的街道,而他似乎正站在一匹马旁边。 他顿了顿,将目光投向一旁为他牵马的陌生小厮。 那小厮仿佛也十分知情识趣,用远比稍早前那位“齐姑娘”的语调要死板得多的语气,毫无表情地说道: “少爷,您再不上马,就要迟了。今夜城南‘清殊园’的赏月会,齐小姐也要去的。您不是说,不能让齐小姐空等吗?” 玄舒:“……” 他沉默了片刻,从那小厮手中接过缰绳,十分熟练地纵身上马。 他没想到那位“齐姑娘”还会出现。他本以为她和他进入这个幻境之后所遇到的所有人物一样,都是幻境所变幻出来的假人,只为了引着他看一段故事;他原本还没想明白自己因何会在那条水廊上遇到那位“齐姑娘”,但现在他好像明白一点了。 那位“齐姑娘”,必定是这个幻境想让他看的这个故事的重要人物。 或许,勘破幻境的关键,就在这位“齐姑娘”身上。 因此,他不得不继续前往城南的那个什么“清殊园”,与那位“齐姑娘”周旋。 他也是路经琢玉城,听到城中出了这么一样怪事,自然不可能置之不理。 他虽是佛子,平日对世间众生必得持有一份悲悯心,不可能坐视众生有难而漠然不管,但实际上,他觉得自己的感情几乎没有什么波动,对世间万物实质上十分淡漠,并没有多么充裕的情感来对众生之苦难感同身受、慈悲普救。 这样的日子,他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很好地伪装起本质之中的平静冷漠,如一尊庙中神像那般俯瞰众生,看着他们渺小的情爱与怨恨,渺小的挣扎与不甘,渺小的祈求与永恒的失望。 虽然这世间修道之人也为数不少,但好像并没有多少人会真正认为自己可以触及天道。即使是修道之人,他们的贪嗔爱恨也与凡人没什么两样,有算计,有险恶,有执拗,有强求,有顽冥不化,有纠缠难解。 他活在这世间,但却觉得自己的人生是虚浮的,苍白的,一成不变的。虽然他自出生起就得天道厚爱,早晚有一天能够证得大道,飞升上界,但他这漫长的人生,却一眼就能望见尽头。 他行走于世间,履行着他身为佛子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