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向北,向北(2 / 2)

突然听得有人叫他邓小哥,邓紫光见是一老者有些面熟,老者自称姓李,二人到一旁说话,李公公说等探花郎有快半年了。

邓紫光问他是谁,李公公掏出一根丝带递给邓紫光。邓紫光晃眼一看平淡无奇。李公公让邓紫光细看,见有回形纹和正字纹,连忙四周看一下,问李公公:人在哪?

李公公带邓紫光前往渔村,见一外表破旧的海船,桅杆被折断,帆布已失,船篷破漏。

入船仓见到太后,邓紫光连忙要拜,被李公公拦住。

李公公道自与秦国公分散,羊素儿不再是太后,秦国公恢复太后原来封号信安夫人。

邓紫光见船上四处漏风,此地人员纷杂,连忙找解铁哥要了他的外宅暂时安排夫人住下。

解铁哥见邓紫光带一老者和母女二人,估计是邓紫光收容的流落人家,想是邓紫光与这些人有同病相怜,也没多问。

邓紫光见夫人和小孩子都疲惫不堪样子,想是流落日久,长期担惊受怕,便让他们停下调养几天,以后再慢慢了解夫人遇到了什么情况。

晚上有人拆来一块门板,让这夫人和孩子能平躺着,邓紫光立即给予赞许的目光。

熊桂悄悄问邓紫光这是什么人,邓紫光道:这是我的大恩人,你不要知道她的身份,只需要知道,她们比我的命精贵。如果有人要你选择,在我和她们之间只能活一个,你一定记住了:是她们活,她们必须活,而且还不能受到欺负。

邓紫光安排好守夜的人后,自己便立即卷着毡子睡去,到了下半夜,邓紫光会起来,四处走动查看一番,与值夜的人说两句话。

三天后到了绿鸦场,这是郁林州的交易场,也是原来邓得遇的势力范围。如今交易场已经荒废,剩下破旧房屋。

邓紫光命人去补充粮草,自己带与夫人出去找些衣物给她们更换。回来时有多了二三十人在等待。原来是苏仲的部下,后来跟随邓得遇。元军下南流江时,部队被打散,邓得遇投江,这些老军从此流落郁林州。

邓紫光问苏仲人数最多,是如何败亡?

大家七嘴八舌说苏仲,爱享受,怕吃苦。占领州县后就不会打了,一味死守,被史格逐村逐城,步步蚕食。

邓紫光又向他们是哪的人,任过什么职务,会什么活计。然后指定其中十多个跟随熊桂,其余给些粮食,让他们自己决定是跟随队伍向北走,还是自己找地方落地。

熊桂问为什么会留下一部分人,而排除另外一些人?

邓紫光:苏仲带兵如匪,其部有老兵油子,这些人无法产生营生,只能投靠豪强自活。带着这些人归农会误事。我既然要沿途收揽摧锋故旧老人,当然要进行甄别哪些人是摧锋故旧。能唱摧锋军歌的是;经过宛田扩军,并且愿意跟随队伍的。其余的人,确实非常想归队,有一门活计养家者,许其归队。你与自己的人商量一下,由你们负责收拢失散的人,就按我刚才定的两条规矩。你现有近四十人了,让他们分工一下,帮助你甄别,唱出摧锋军歌的,宛田改编时就已加入摧锋军的。

过贵州、浔州,走蒙江乡道进入深山,到达平旦驿,陆续有越来越老摧锋加入北归。

邓紫光见队伍衣衫褴褛,如同逃荒,便亲自整队伍,肃军容,严军纪于过往。有人因此潜走,报之邓紫光,邓紫光不以为意。

路人立于道旁观望看着这群褴褛,忍不住偷偷拭泪,这是大宋最后的军容。

邓紫光不愿让人见怜,每过村寨就让大家唱着摧锋军歌行进。

到平旦驿,就快到修仁,这是邓紫光战斗过的地方,邓紫光感到十分对不起此地父老,想绕过。夫人见他心事重重,邓紫光只好明说内心中的不安。夫人说成败是天命,英雄不避被审视。

邓紫光再次整队,要大家走出精气神来。达到莫邪关,这是当年昭州狙击战中逃出数百元军被歼的地方,刚好有人归队时带回一件破旧的摧锋军旗,邓紫光大喜,命人把旗帜树起来。邓紫光要大家以旗帜引领队伍,走出个肃杀的气氛来。

媞小姐从车窗露出头来说:邓家哥哥,我想骑马。

邓紫光下马把孩子放在马上,孩子伏在马鞍上不敢动,邓紫光怕她摔下来,便骑上马把小姑娘给固定在怀里。

过阳朔,旁观者更甚,有人认出他,向他致意。邓紫光曾经知昭州,也曾以平常使身份在阳朔征粮,当时人称他邓小帅。如今再听见又有人称他邓小帅,邓紫光不由心中有愧,连连向乡亲行礼,有人掩面而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