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紫光笑:求之不得。
细君连忙过来收子,然后立在邓紫光身后。
刚过布局阶段,邓紫光回头看看细君,细君紧盯着左上角,邓紫光见那是围剿对方孤子战场。邓紫光琢磨会,认为要想作战,需要先经营周边的战场环境。于是便以抢大场为目的在其他地方响应投子。
末真先生见邓紫光远距掠地,便出动孤棋便进行反击。二人陷入围与逃的纠缠。等末真孤棋成活时,邓紫光从容活出一块棋后立即将对方的薄弱点进行攻击,双方将攻防作战漫延到更广的范围。
进入收官,细君悄悄拉一下邓紫光,用目光示意。邓紫光发现似乎有漏招,便补了一手棋,将先手让给对方。然后被细君在身后掐了下。收完几手官子后邓紫光对末真先生说没棋了,便伸手将纹枰上的棋拂了。
细君在一旁将棋收拾了,独自一人在旁打谱子。邓紫光与末真在茶座前落座。邓紫光再次自我介绍:晚生是湘南秀才邓紫光,字秋江,此番入鄱阳湖意欲进瓷器,请问末真先生这是……
末真言:我姓金,生于燕,故名金珏燕,字末真。我是借去土蕃办事机会,从川蜀顺江下江南游历,你还是叫我末真好了。
邓紫光:先生不必客气。我没去过江北,想来先生也没到过江南吧?
金珏燕:正是,家中长者在,不曾许出游,借出外办些事才偷得闲功夫。读过些书后出来看看江南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令人难以忘怀。
邓紫光:先生常读何书?
金珏燕:近来读《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彰所知论》。
邓紫光:我喜欢《晋书》及《资治通鉴》,从书中看历史大势,寻找破解历史秘团。
金珏燕:对胡主中原,历史兴替,兄台有何见教?
邓紫光:时人多以五华乱华描述那段历史,其实不然,先有司马乱华十数年,后有五胡。
金珏燕:八王之乱不是只有十六年?
邓紫光:第一,不是八王,致少十三王。牵涉十五王以上。第二,乱的根源不是八王或贾后乱政,而是晋武帝,他不仅让皇太后与外戚干政,埋下祸根,更加愚蠢的是分封。周、汉、晋、唐皆亡于分封,从无例外。这就是结论:华不乱则胡不兴。所以,乱华从应从晋武分封乱政算起。
金珏燕愕然:兄台之言如雷霆贯耳,令人深省。秦未行分封,为何而亡?是不是因□□?
邓紫光:尽信书则找不到参透历史的法门。四海归一之时,予民休养则生民,使民得地则民安,民安则天下安。秦按《商君书》疲劳其民,使民无安身立命之所,蒙恬二十万大军守北方,尉屠睢五十万大军下岭外,另有修长城、修陵寝等等,劳役之重,民不聊生,只好挺而直险,一呼百应。
听得邓紫光一番高谈阔论,金珏燕有些吃惊:紫光兄可曾有官身?
邓紫光:在下一介闲云野鹤,不堪用命。
金珏燕:难怪紫光兄无所禁忌。以紫光兄看来,既然非是五胡乱华,是乱华才有五胡,又如何避免汉晋之辙?
邓紫光;削藩去王,可得天下百年安。否则不能安宁。
金珏燕沉吟中,唐小双气乎乎进来,对邓紫光说他们欺负人。
原来七里香有人写得非常低俗,邓紫光接过来一看,二首“殿前欢”。
邓紫光看那两道淫辞俚调时,金珏燕苦拧眉头思索,那细君把茶捧到他面前,将他触动一下。金珏燕端起茶杯对细君点一下头,又陷入深思。那邓紫光用笔将诗改几个字,还给小双:告诉他们,如果同意修改,可帮他们唱,否则不客气扔水里了。
细君接过来一看,说还不算太坏,比百年前承政郎王偁那个要斯文多了。
共她个女妖娆(夜如何看荷花),
早成就碧桃花下凤鸾交(却看见莲叶下明月多)。
海棠花不奈东风恶(绣衾薄不耐秋风说),
真乃是百媚千娇(摇画扇对月轻歌)。
雨云收,汗未消(姿婆娑,影绰约),
半霎儿,同欢笑(弄弦声,无人和),
设下山盟约(花月我三个),
若得他团圆到老(辜负了花开岁月),
把他在手掌里挚着(苦等小秀才哥哥)。
(注,这二首小曲参《元人小令集》填,个别句引原话,你们要怪就怪郑振铎,我这工科佬什么都不懂。)
邓紫光笑说,别生气,这帮人还没算太出格,别理会就是了。
看见金珏燕在,小双立即收声,与细君悄声说话。
邓紫光一边与金珏燕喝茶,一边谈读史心得。
二人正聊得欢,一个公服官人匆匆上船,先向邓紫光行个军礼,然后在金珏燕耳边低语。金珏燕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击鼓。邓紫光向岸上看去,看见一队马军静静在立着。金珏燕打完一曲后方站起来,让随从给自己披上大麾,对邓紫光:有事,没法尽兴了。紫光兄如能近日去江夏,希望能再有一叙。
邓紫光拜别:你这是要往江夏?办完事后我回岭南,山河悠远,前路漫漫,如能再聚?何时可一醉尽欢?
金珏燕一怔,欲言又止,小双急忙插上一句:金先生能不能再给我们姐妹俩写一首?
金珏燕说有机会写首试试。说完挥挥手下船了。细君与小双看着大队人马离开,目瞪口呆。参加群芳会的人们纷纷窃窃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