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阴阳家,楚南公夜观星象。 “老夫昨夜,夜观星象,算的一卦!” 作为楚国大巫,楚南公是有资格直接面见楚王的,而楚国从上到下也都十分相信鬼神之说。 因此,楚王也凝重地看向楚南公,虔诚地问道:“南公算到了什么?” “燕国与赵国存在某种未知的克制关系,燕国永远不可能是赵国的对手!”楚南公认真地说着,似乎是觉得这么说没有说服力,又补充道,“大王可曾想过,第一次燕国攻赵为何失败?” 楚王完仔细的思索了一下,军事对比,燕赵第一次大战,燕国完胜赵国,他们也都准备出兵救赵了,可是燕国却败了,还被赵国打到了易水河畔,若非赵国没有能力和人手去掌控占领的土地,都能直接陈兵易水河畔了。 之后朝堂分析,是因为赵国有廉颇,加上全民皆兵,士气可用。 但是这些楚南公不会不知道。 所以,为什么呢? “因为天子遥?”楚王完还是承认了晋遥的身份。 在这一战之前,楚国之所以不承认晋遥,是因为他无权无地无人。 这一战之后,天下都知道,赵国已经信服了晋遥,晋遥真的有能力入主赵国,因此,天下也重新都承认了这个天子的身份。 “对,燕国毕竟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王,试想一个旁系去攻打嫡系,上天不许,故此才有了燕国的一次次大败!”楚南公神神叨叨地说着,还举出了例子。 “魏国这些年也跟赵国有摩擦,但双方也都互有胜负,只因为,魏国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与周天子中间是隔了一重从属的,因此天子之威是管不到魏国的,所以魏国能胜。” 楚王完凝眉思索了一阵,似乎真的是这样。 “南公以为寡人该如何对待赵国,对待天子遥?”楚王完继续问道。 现在的天下局势变了,他们楚国也要为自己考虑后路了。 “赵国再强,也要面对秦国的威胁,而楚国和赵国之间隔着韩魏,所以,楚国没必要去担心赵国变强。” “吕不韦有句话说的不错,天下熙熙皆为利兮,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赵国强大了,对楚国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们可以与赵结盟,一南一北牵扯住秦国,甚至,可以和赵一起,吞并韩魏!”楚南公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没有绝对的盟友,也没有绝对的敌人,私人之间的恩怨和仇恨,从不会作用在国家之间,楚南公也相信赵国、晋遥也是如此。 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任何仇恨都是可以搁置的! “所以,南公以为,寡人应当派出使节与赵结盟,承认天子遥的地位?”楚王完能执掌楚国多年,也不是意气用事之徒,很快就反应过来。 “天子早已失去了他的尊贵,所以,赵王也罢,周天子也罢,不过是一国之君而已!”楚南公看的很透彻。 楚王点了点头,于是果然下令,让春申君黄歇准备贺礼派出使节前往赵国,承认赵国的地位,并表达出楚国的善意,愿意支持赵国变法。 …… 赵国,战争却还未停止。 俘虏了燕国十四万大军之后,庞煖并没有因此而收兵,而是继续向东北进发。 赵军一路夺城,最终在武遂和方城与李牧会师,夺下了燕国的桑丘、容城、易、武平、文安、平舒、涿以及最初占领的武遂和方城等城。 “为了齐国的安宁,天子希望,齐国能将中邑、浮阳、饶安、高唐、灵丘五城交由赵国代为掌管!” 远在赵国临淄出使的郭开收到了大军情报后,再次觐见了君王后和齐王建,直接开口索要了齐国北方与燕赵接壤的五城。 君王后、齐王建皆不语,但是齐国重臣都怒不可遏,驱狼噬虎本就危险,却没想到赵国居然不满足于吞并了燕国九城,还要他们齐国的五城。 “诸位大人先不要愤怒,天子也是为齐国着想,燕国经此大败,肯定是不敢再进犯我赵国,可是被夺九城的燕国肯定会找一个出气筒来报复,所以,这五城与其交给燕国,还不如是借给我赵国!”郭开对齐国群臣的愤怒视而不见,平平静静地说着。 齐国众城听着郭开的话,才反应过来,燕国吃了败仗,肯定会报复,可是又不敢找赵国报复,那就只能欺负他们齐国了。 所以,哪怕赵国没有拿走齐国北方五城,齐国自己也未必守得住,甚至燕国会要的更多。 而郭开这里就是打了一个信息差,齐国不会知道赵国这一次是真的吞掉了燕国九城,还以为是像上一次廉颇出征一样,虽然打到了易水河畔,但是也只是夺了燕国部分城池就撤军了。 所以,其实赵国占领燕国九城之后,齐国和燕国就不在接壤,甚至有赵国的阻挡,燕国想再进犯齐国也只能从黄渤海上出击了。 “天子知道君王后不愿齐国再经历战火的荼毒,而天子自幼在齐国生长,也不愿看到齐国再临战火,因此,愿被天下人误解,也要接掌齐国北境五城,为的就是让齐国与燕国不再接壤,不用再遭受燕国的威胁。”郭开在临淄了解到了君王后和齐王建的性格,所以一开口就直接让君王后和齐王建动容了。 他们确实不希望齐国再临战火,若是能用齐国北境五城换燕齐不再接壤,似乎也是值得的。 天下也都知道,赵国的大军主力都部署在西面和北面,根本没有重兵驻守东南,所以哪怕将这五城给了赵国,赵国也不会有大军从这五城南下吞并他们,尤其是在他们便捷还有一个魏国! 不仅君王后和齐王建动摇了,齐国的大夫们也都动摇了,他们最大的敌人还是燕国,现在有赵国给他们守北境,貌似很划算,而且用五城换北境安宁,的确值得。 尤其是五城属于赵国之后,以后燕国再南下,就是赵国跟燕国之战了,他们也不用再出钱出人去守,赵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