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的死循环。 粮食产量高了,国家兴盛,然后人口增长。人口上去了,农业生产技术不变,人均粮食供给就会下降,继而粮食短缺,最终爆发战争、疾病。 然后接着人口减少,再次循环。其实这个循环在封建社会就是个死局!无论是谁上台,也只能拖延,无法突破。” 洪涛开口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比如康熙、雍正两代开创了盛世,结果大清朝人口猛涨。到了眼下,就算乾隆再如何努力,也逃不开衰落的命运。” 陈青松点头又摇头道:“也对也不对。现在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了,如果满清能够抓住机遇,改善生产力,那么即便人口增加,粮食也是够吃的。可惜啊!” 刘铮道:“那几十年后的鸦片战争怎么说?” 陈青松道:“那只是外因。根子却还是在粮食压力上。所以领袖曾说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是跳出‘治乱循环’怪圈的唯一办法。” 赵新继续解释道:“历代王朝最初的危机不外乎‘财政’,财政不足才会导致战乱。而财政危机还是由于遭遇灾害导致农业生产被破坏,大量农业人口被迫迁移,形成对统治者危害极大的灾民群体。 朝廷要拨款救灾,就是想破马尔萨斯僵局,用富裕地区粮食—比如湖广或江南,帮助灾区熬过农业困难期,尽量减少灾民死亡。但实际上却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最后一定会由局部灾难演变成全国性的问题。” 陈青松补充道:“其实历朝历代对付这种局面只有一个办法,但却能做不能说。” 刘铮问道:“是什么?” 陈青松冷冷的说道:“自生死灭,见死不救!” “没错!如果统治者有能力救而不去救,就会激发民怨;没能力救而放弃,就会出现民变。所以历来盛世衰亡、乱局开始,生灵涂炭。”赵新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从国家层面来说,一切问题的背后其实都是经济问题,也就是生产力的问题。” 陈青松补充道:“历史上,伴随着玉米、土豆的进入和驯化,清王朝便出现了农业生产率增长。 而食物的充足使得清王朝的人口开始迅猛增长。中国人口上限从南宋时期的九千多万提高到了四亿。 可接近四倍的人口增长却导致清末巨大的粮食生产压力。我敢断言,即便没有八国联军的外患,清王朝也到了崩溃的边缘。” “厉害啊!老陈,没想到你理论知识呱呱叫啊。”刘铮赞叹道。 会议室里的其他人这时才终于理解了当年中学时代的那本教科书里所讲述的内容;也终于认清了自己这些人来到这个时空的意义所在。 刘思婷抬头看向赵新说道:“本来挺好玩的一件事让你的说的这么复杂,不好玩!” 我勒个去!赵新和陈青松等人差点从椅子上翻过去。 洪涛洪大夫这时发出了一声长叹,继而说道:“教育,一切的基础都是教育!我算是明白赵新为什么天天扑在学校里了。” “他?你真以为他有这么高尚?别逗了,他那是为了……唔,唔~~” 刘思婷撇了一眼正在用手捂着刘胜嘴巴的赵新,说道:“你别捂了,我们都明白。不就是那个小沈老师么。” “哎呀,你们听我说,不是那么回事……”赵新试图辩解。 “哈哈哈~~”众人一阵爆笑。赵新这厮天天有事没事就往沈璇身边凑,大家都看在眼里。 笑过一阵之后,王远方才问道:“那么,我们后面要怎么做?” 赵新咳嗽了几下,清清嗓子才说道:“粮食、房子要提前开始准备。至于耕地,我们现在能开动那三台机器怪兽的就你们三个人。你们就是累死,也耕不了几十万亩的土地!别看你们几个开着挺爽,9620RX一套就要六百多万,我现在根本不可能去买几十台上百台。就算有钱买了,谁来开呢?坏了谁会修?” “所以赵总你寄希望于那群孩子?”张波终于发言了。 “没错,白纸最好作画!我们教什么,他们就能学会什么!” “这事还不简单,跟我们一样,你再去忽悠上百个老师来不就行了吗?”刘思婷笑着说道。 “我的刘大主任,就你们五个都弄的我成天提心吊胆的。要是再去弄上几十个上百个的,那就真炸了!” “那你打算怎么办?” “这事嘛,好办。其实吧,我有个主意一直没想好,我们如此这般……” 众人听完了赵新的主意,面面相觑,都陷入了呆滞状态。这厮怎么想的,这招儿也太损了! 不过仔细一想,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这么好玩的事,自己不在场怎么能行。于是在座的众人都要求下次跟着去长长见识。 可是都走了,谁看家啊? 再议再议……反正也要等到虾夷地行动结束再说。 一天后,随着刘胜他们修改完作战计划,赵新作为总指挥下达了“跨越1784北海”作战命令。 安保部由吴思宇和赵亮留守,刘胜、王远方、邓飞、丁国峰、胜海舟、久藏、利吉、虎助、潘秀成以及七个连共810人,将在命令发布后的第三天登船出发。 紧接着,陈青松作为民政系统负责人,对北海镇全体居民发布了动员令。 该总动员令要求:北海镇将派出以洪涛为首的三十人医疗队伍和以万造、茂助为首的两千人施工队随船奔赴虾夷地,配合作战部队,修建诊所、兵站、哨所、公路等设施。所有被派出的人员应积极配合战斗部队行动,协助维持后方治安,防止密探活动。医疗队应在作战时迅速抢救与转运伤员,保证伤员迅速治愈归队。 未参加行动的北海镇居民们,应克服一切困难,在后方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军工部门要加紧生产;警察部门要做好接收俘虏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