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抱着孩子下山时,太阳正好,但是山风凛冽,她担心刚出生的小娃娃给吹感冒了,加快脚步向山下有人家的村子走去。
与此同时,一个背着包袱,衣衫破旧,一脸疲态的少年,走到一座庵堂前。
抬头看着上面的“济慈庵”三个字,阳光热烈,晃得他头有些晕。
伸手在庙门柱上扶了一下,缓了缓神,他站起身。
回头看了眼身后三个弟妹,冲他们笑笑。
“我们进去吧。”
这是一个尼姑庵,似乎香火不旺,这个时间前院和大殿里都没看到人。
大殿前面,一个大大的方型香炉里插满了香,青烟直上,在空气中散去,抬头看周围是高大的松柏,这座庵堂就宛如一座深山古刹,像是与外界隔绝了。
少年带着弟弟妹妹往里面走,隐约听到人声。
大殿往后是斋堂,和大殿背靠背的是厢房,中间一个小院子,里面一颗不知名的大树,遮盖了半个院子。
厢房对面的回廊上坐了不少人,应该是附近的香客在这里吃素斋。人们坐在回廊下,三两一堆,手里捧着大碗,里面盛着粗粮素菜。并不美味,却是勾得饥饿的肠胃咕咕直叫。
少年身边最小的男孩,扯了扯他的衣服,叫了声“大哥”。
少年弯腰去抱他,被男孩拒绝了,他听到男孩肚子里传来咕噜的声音。
温和的说道,“阿平饿了,在这等大哥。”
说着放下背着的包袱,拉着弟弟妹妹到角落里,把他们拿的东西都放下,让他们在边上等。
少年走上前去,在人群中看到一个中年大娘。
刚要上前问,就见那大娘又低下头,他便不好再上前打扰了。
转头见回廊尽头的厢房门口,一个年轻的小尼姑在正在收拾碗筷,边上放着两个木托盘,一个装着米饭,一个装着只剩下一点的青菜汤。
少年上前,先是拱手鞠躬,然后轻声问道。“打扰师傅,请问这庵中素斋可是免费食用?”
小尼姑看起来二十出头,脸上没什么表情,轻轻的点了点头。
转头看了一眼边上剩下的菜汤和差不多一碗粗米饭。
少年见女尼点头,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多谢师傅!请帮忙盛四份素斋。”
少年声音不大,“四”这个数字说出来,少年完已是满脸通红。
女尼似乎有些意外,看了他一眼,“剩下的只有粗米饭了,一个人只能一份斋饭。”
一边说着,一边拿一只干净的碗,把托盘里的剩饭成了三勺,就差刮托盘上粘的米粒子了,接着倾倒了桩蔬菜汤的托盘,勉强盛了两勺菜汤直接倒在碗里,递给他。
少年赶忙双手接过来,再深深鞠了一躬,“多谢师傅。”
这一碗饭,给弟弟妹妹应该够了,他在边上的筷笼里拿出两双筷子。
正向弟妹们待的角落里走去。
这时小尼姑身后的门忽然被人推开,一个年纪稍大的女尼一脸严肃的从门内出来。
看了眼双手捧着碗的少年,鼻子里轻哼一声。
“庵堂开斋,每月一次,一人一碗,不可多取。都忘了吗?今日开斋时间已到,收了吧。”说完狠狠瞪了年轻的女尼一眼。
然后目光直指向端着饭碗的少年。
少年脚步顿住,停了一下,又继续向前走。
两个弟弟和妹妹都围了过来。
他把碗筷递给了大弟和妹妹,让大弟喂小弟弟吃。
原本在吃素斋的人们,本是小声说着话,听到女尼的话,都下意识的看向年轻的女尼,自然也看到了满脸涨红的少年。
“这谁家孩子?”
“香客吧?”
“像是讨饭的。”
“看着不像,年轻力壮的,怎还讨饭?”
周围人议论纷纷,少年涨红了脸,三个弟妹围着一个碗,不知道该吃还是不该吃。
“吃吧,吃饱了,我们就有力气找娘了。”
两个小的忐忑的拿着筷子吃饭,大弟自己吃一口,喂小弟一口,妹妹在边上也拿着筷子小口的吃着。
时不时看大哥一眼。
“大哥一会儿吃。”少年笑着说。
少年见他们认真的吃饭,转过头来看向刚才说话的老尼姑。
快步走到她跟前。躬身下拜。
“师傅,济慈庵慈悲为怀,免费赠斋饭,小子兄妹四人感激不尽。我们初到此地,路遇劫匪,丢失了钱财,已两天未进水米了。若无师傅这一碗斋饭,还不知道能不能到县里,寻不寻得亲人。师傅心善,但小子却不好理所当然的讨要吃食,奈何当下身无分文,庵堂中若有哪些小子能干的活计,还请师傅不要客气,我们兄妹可以帮着干活。”
少年声音不卑不亢,表情赤诚严肃,若不是见他认真的样子,老尼姑要怀疑少年是故意说这些话来讽刺他了。
本就一碗饭的事,只是她不喜这少年听到免费,直接就要了四碗,实在贪心了些。她才忍不住出声。
这会儿见他这样说,当着大家的面也不好再说什么。当然更不可能让他干活。
济慈庵本来就每月一次提供免费的素斋,是在她掌管庵堂事务之前就定下的规矩。
只是以前是固定时间,每次都好多人。
后来这济慈庵香火大不如从前,她便设置为不固定时间,这一碗斋饭,也是赠有缘人。
今天他们兄妹恰好遇到了,一碗剩饭,她不可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让这少年留下干活。
“不必如此,望你日后多行善事。因果循环,自有福报。”说完转身向厢房后面的后院去了。
少年听老尼姑的话,愣了一下,再次躬身感谢。
只是他的声音淹没在人们再次响起的声音里。
“净空师太就是面冷心热。”
“以前济慈庵香火更盛,后来……不说也罢,师太也是被那些孩子伤到了。”
“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