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余晖洒过小镇,街道融进看不清形状的朦胧,几点灯笼缀在屋檐下方,如同点点红色萤火,随白墙消失在地平线尽头。
这个点,原本热闹的小路清静很多。游客大都回旅馆吃饭去了,路上只有孤零零几个人影。
刚来时不觉得,此刻稍走几步,月亮探头,余晖渐渐跟着没了。
天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慢慢变黑。
寒气侵袭,稍微有点冷,沈梨穿得不多,此刻抱着胳膊,很上道地没有离旁边人太近,自顾自说:“这地方怎么没灯啊。”
谢苏年看向前方,不知道在想什么,侧脸在月色下明晰精致,闲闲地道:“当地特色吧。”
小桃源这样的陈年古镇,美在天然,要真设了路灯,确实多多少少有点不搭。不过,考虑到旅游条件的问题,他们所居住的那片景区是有灯的。
沈梨点点头,颇为赞成地道:“有可能。”
说完这句,就没了后续。她不主动开口,谢苏年自然不会接话。沈梨懂这点,因此不觉得有什么。
谢苏年没反驳杨导,愿意陪她过来,已经算给了天大的面子。更何况这人说话,鲜少有现在这么心平气和的时候。
不用转头也知道,他此时的神色,大抵是一派熟悉的漫不经心。
然而,就是这份平和,让沈梨有点儿不习惯。
难道谢苏年不怼两句,她心里就难受吗?
……这种可怕想法真让人不寒而栗!
民居离汇合处不远,剧组下午刚去过,没多久就到了。张老匆匆出来,听沈梨说明来意,摆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色,亲自拿了板凳,从高高的墙上取下带玻璃框的织锦缎子。
他爱不释手地在玻璃框面上抚了抚,看上去极为珍视:“这个,十几年前在南边买的,一次没借出去过呢。”
他的言下之意,自然是要他们好好珍惜这匹料子。谢苏年对这类东西向来不怎么关注,不置一词。沈梨心道这个家还得靠自己,主动上前,就差没三指举天向他保证:“我们会小心的,一定完好无损地给您送回来。”
应承的话已经说了出去,如今再收回是不可能的。张老只好慢吞吞将东西递了出去。
同为一行,沈梨怎么可能看不出他在肉痛,主动伸手去接,两双手在空中来回拉扯,拉得有来有回,脸上的表情一派笑里藏刀。
最后,还是沈梨技高一筹,夺过缎子,不给机会地迅速道:“谢谢。”
正在这时,里屋的门帘突然颤颤巍巍掀开了。
里面的老人被外面的动静吸引,走了出来。
她手里攥着一把东西,迈动步子挪过来,脸上似有茫然之色,像是完全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这位奶奶白天才见过,沈梨立刻变脸,乖乖道:“奶奶好。”
老人眼珠缓慢转过来,眯了眯眼睛,恍恍惚惚认出她是谁,一下子绽开笑容,将手掌摊开,往她那一送。
“……吃、吃。”
老人拿捏不准动作,指尖戳到很前面,沈梨却没有躲开。
那是几颗水果糖,用玻璃糖纸包裹,有粉的,也有蓝的,颜色跳跃,是很常见便宜的那种。
她丝毫没有嫌弃,笑了起来,神色认真:“谢谢呀,我刚好想吃这个。”
天色已晚,再耽搁下去也不合适,拜别张老后,二人迎着漫天寂静的夜色,无言走在大街上。
夜色深下来,点点星子闪着微光。远处隐约传来早春的蝉鸣,和风吹动的沙沙声混合在一起,极为静谧。
这么娇贵的珍藏不适合直接用手拿,沈梨只能连框带锦缎一块儿揽在怀里。
那框子足足有半人高,她将玻璃框抱着,走得深一脚浅一脚,颇为艰难。
不过她也不想让谢苏年帮她。
不是怕会被拒绝,而是她本身就是干这行的,对于这种珍品自然有一种异于常人欣赏欲,就好像爱好古玩的人也会对古董爱不释手一样。
就算谢苏年来要,她估计都会不情愿,可以说是一种甜蜜的烦恼。
她想得入神,另一头,一道清冷的嗓音突然响起。
“看路。”
沈梨吓了一跳,猛然低头,前方漆黑无比,努力分辨好一阵,才看出面前下坡的地方有块不小的石头。
这是个陡坡,要是再多走一步,很可能抱着框摔得稀里糊涂。
她穿的还是长裙,完全能想象到局面会多么死亡!
不知道是哪个调皮的小孩扔这儿的。
素质简直低到令人发指。
沈梨小心翼翼跨过阻碍,石块从搬到滚下去,在地面摩擦出尖锐清脆的响声。
……好险。
她心有余悸地吐出口气,想着好歹该谢谢人家的好心,头脑一热,将玻璃框顺手搁在脚边,凝神摸了片刻,从兜里摸出一颗东西:“这个送你。”
一片安静中,糖纸被窸窸窣窣剥开,谢苏年认出是什么,语气似乎有点无语:“你拿别人刚送的东西给我?”
实在是现在囊中羞涩。沈梨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偏要一冲动送个东西,此时有点后悔,企图向谢苏年灌输自己的观念进行挽救:“只要心意到位,是谁送的,送的是谁,又有什么关系。”
“……”
她硬着头皮继续发挥:“礼轻情意重嘛,哈哈。”
似乎是被她的解释卡住,谢苏年没说话,咬碎糖果,甜腻的气味在空气中蔓延充盈。
过了一会儿,他道:“刚才那位老人家,好像很喜欢你。”
沈梨的人缘一直很不错,甚至跟类似小动物之类的东西相处也很不错,不过,对于这位老人,她选了个很模糊委婉的说法:“可能是合眼缘吧。”
谢苏年淡淡道:“是吗。”
沈梨不太能听出他的情绪,顺嘴解释:“我接触过的老人挺多的。”
谢苏年:“沈家长辈不是在国外定居吗?”
理论上来说,是这样。但是沈梨本人的情况要复杂很多。她适时提醒谢苏年:“我不住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