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洛夫与李润石交流了15分钟。交流结束后,基洛夫就感觉到自己与李润石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有着巨大差异。
欧美国家高层认为苏联的模式很僵化,同样很有效。苏联国内也有很多人这么认为。基洛夫却觉得这种看法很扯淡,从列宁开始,苏共执政路线其实非常摇摆。出于根植于文化传统中的结果论倒向,苏联并不介意调整政策与方式。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在于这些政策上的调整必须立竿见影。
与李润石的对谈中,基洛夫感受到了李润石的现实主义特点。同样也感受到了李润石理想主义的部分。
在这方面,基洛夫完全能理解李润石,因为他也是这样的人。
虽然性格类似,但是基洛夫感觉李润石见过的参与过的事情比苏联领导人要多的多。只是这种差距怪不得苏共领导人不努力。苏共领导人中的托洛茨基是激进派,他提出的世界革命分工理论认为,各国负责搞本国革命,苏联负责向世界各国提供物资、装备与资金上的支持。
这种建立在对苏联本身的消耗之上的路线过于激进,最终被斯大林推翻了。斯大林提出“建设1国社会主义”路线,就是要集中力量搞苏联国内建设。之后苏联的5年计划,大量引进全球的技术和设备。就是为了搞好苏联本国建设。
马林卡夫评价苏联建设的的时候感慨过,“我们真的完成了伟大的成就。如果我们在开始前知道获得这个成就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我们很可能不敢选择这条道路。”
基洛夫对这个评价非常赞同。苏联的建设成就在俄罗斯历史上空前绝后,实际上付出的代价比沙俄时代少得多。
然而与中国建设成就相比,苏联建设成就就相形见绌。打倒了托洛茨基派之后,苏联国内建设很自然就回到了所有政策必须“立竿见影”的标准。所以苏共其实不敢亲自下场搞事。
何锐政府却完全不同,从1923到1927,中国不是在进行战争就是在准备战争。更是同时在进行着国内与国外的战争。
这种做法根本不可能在苏共中央得到通过,却实实在在的被何锐政府执行。
1927年中英战争结束后,中国1边与法国全面合作,1边与美国开打外交战。同时还促成了日本革命。
1937年中国经济危机,何锐政府采取了“逆周期投资”,以巨额负债为代价,内部大量投资工业,并且提高人民受教育水平。1939年,中国以纳粹德国为敌人,并且在1940年逼迫英国率先对中国宣战。
苏共中央虽然在事后都能通过分析,理解了何锐政府采用这些做法的原因。但是即便知道何锐政府的选择,却绝不可能学着做。
所以现阶段李润石明显高过苏共中央的眼光也不奇怪,毕竟李润石在这20年中,干过上缅甸殖民地的副总督,干过宣传部长,干过党校校长,干过副总理,干过军委副主席。全面参与到了跌宕起伏,影响整个世界的进程之中。
与李润石所经历的以十亿人口为计算单位的大变革相比,苏共的经历真的有点小打小闹的意思。双方领导人积累的经验,所拥有的眼界是完全不同的。
经过1番思考,基洛夫不得不承认两件事。苏共领导层肯定没办法获得中国领导层的经验与眼界,苏共领导层制定政策的惯性肯定会长时间维持保守。
想明白了这点,基洛夫很是失落。他是真的希望苏共也能跟上形势,如中国领导层1样充满了开拓精神。但现在看,除非基洛夫自己真的能够如中国权力交接那样,完成从斯大林到基洛夫的权力交接,否则苏联依旧会沿着现在的方向发展。
然而权力交接这种事情,基洛夫别说去推动,想都尽量不要去想。基洛夫自己已经做出了判断,李润石与几位何锐政府中的年轻1辈是真的被当做继任者被培养,但基洛夫自己不过是斯大林手里的工具。不仅是基洛夫,整个苏共中央成员在斯大林看来都是工具。在当下的斯大林体系中,并不存在培养未来接班人的考虑。
在这样的政治模式下,只有当斯大林想学习1部分中国建设经验的时候,苏联才有可能进行改变。否则的话,谁跳出来要调整政策,谁就会被打倒。哪怕是基洛夫跳出来也是1样的下场。
得出了令自己失望的结论后,基洛夫既然谈不上万念俱灰,至少也是意气消沉。带着这样的心情,基洛夫参加了何锐的葬礼。
列宁死后,他的遗体被保存起来,供后人瞻仰。中华文明党也采取了相同的决定,哪怕是违背了死者的意愿,开国者也有着成为国家代表的义务。所以何锐没有遗体火花的步骤,举行了最后的遗体告别,就完成了步骤。
基洛夫从躺在党旗上,覆盖在国旗下的何锐遗体面前经过。就见赤色的旗帜覆盖下,何锐的仪容庄严。何锐死的时候只有55岁,他的皮肤上并没有出现任何衰老与暗沉的痕迹。白皙紧致的皮肤,棱角分明的脸庞,紧闭的双眼,长长的睫毛,看上去华贵优雅。
观看那些新中国的新领导层,每1个人都很年轻,虽然悲伤或者遗憾,却没有丝毫的暗自窃喜或者手足无措。权力的完整转移在何锐死前已经顺利进行,何锐的死亡并没有对中国新政府造成混乱,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新政府的不稳定性。
基洛夫觉得自己想不出任何比这次政权交接更加顺畅的案例,至少苏联的权力交接绝不可能会呈现这样的局面。
瞻仰完遗体,基洛夫走出会场。会场外摆满了花圈,都是各国元首以及中国各界代表送来的。仿佛海洋1样的花圈与鲜花是基洛夫从所未见的宏大场面,基洛夫却觉得毫不过分。第2次世界大战虽然还么结束,但是何锐愿意与欧美妥协的话,战争会更早结束。中国就以独霸亚洲与非洲,占领北美的加拿大,坐拥整个太平洋的强大姿态立于世界巅峰。
古今中外的征服者,从未有人能与何锐媲美。这样的哀荣实至名归。
正在内心感叹中,基洛夫身后有人用法语感叹道:“基洛夫先生,1个时代结束了。”
转头看,说话的是法国总理。在几个月内,这位总理已经两度到中国来。第1次是为了中法之间重新签订友好条约,第2次就是这次,是代表法国亲自来为何锐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