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抚好舟舟之后,温馨的氛围让祝昭老大不自在,她向来都不喜欢这种煽情的场合,刚才在阿尘面前真情流露,现在指不定心里多后悔呢。
祝昭刻意地清了清嗓子,看舟舟哭得跟个花脸猫似的,坏心眼地调侃到:“舟舟,你去照照镜子,看看镜子里这个小鼻涕虫是谁?”
舟舟哭成这样是因为谁?祝昭你做个人吧。
阿尘同情地看了舟舟一眼,面露悲悯:未来十几年都要生活在这个大魔头的手下,舟舟小朋友处境堪忧啊。
舟舟一路小跑进厕所,帽子上跳动的两只兔耳朵昭示着主人内心的欢快。她用清水洗了把脸,看着镜中的自己反倒破涕为笑。
洗完脸回到教室,舟舟从贴着她名字的挂钩上取下小毛巾,轻轻擦干脸上残余的水珠,正巧老师招呼在外头玩老鹰捉小鸡的孩子们进来上课了。
趁着中午午休前自由活动的时间,祝昭主动和舟舟商议之后的每日计划要如何安排。
阿尘也松了一口气,祝昭如今真的变了许多,至少不再像之前那样独断专行了。要是她顽固不化,阿尘还不知道要费多大的脑筋。
除开幼儿园自带的课程外,祝昭只保留了每日听英语半小时,每日背一首唐诗的任务。背唐诗的任务祝昭原本不打算安排,还是舟舟小朋友积极主动地要求加上去的。
可惜盈盈还没消气,舟舟主动去找她说话,盈盈昂起头哼了一声,转身就走了。舟舟只能看见她那两条短短的麻花辫随着她的步伐跳啊跳的。
盈盈小姑娘气性大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祝昭对此早有预料,毕竟舟舟可是冷落了人家好几天,哪有这么轻松就能和好的?
“舟舟,别难过啦。”祝昭看着舟舟那副垂头丧气的样子还是不落忍,出言安抚到,“一会儿我们去买一些零食当作礼物送给盈盈,她说不定就不生气啦。”
小时候祝昭惹盈盈生气,她就买零食上门赔罪,屡试不爽,保管让盈盈喜笑颜开。
舟舟纠结地把自己的几根手指绕来绕去:“可是我觉得盈盈更喜欢水晶球,姐姐,我们送她这个好不好?”
祝昭乐了,小丫头有自己的小心思了。祝昭心里门清,哪里是盈盈喜欢水晶球,明明是舟舟自己喜欢,偏偏还假公济私地说要买给盈盈。
不过这还是舟舟头一回反驳了祝昭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想法。可见把话说开还是挺有效的,舟舟有了安全感之后胆子也大了许多。
祝昭当然应该维护舟舟难得的勇敢,可惜她满肚子坏水,不捉弄人家一回不罢休:“啊?是盈盈喜欢水晶球呀?我还说如果舟舟喜欢的话我送你一个当作我赔礼道歉的礼物呢。”
舟舟急了,生怕自己的水晶球溜走了,连忙跳起来:“舟舟也喜欢!”
祝昭故作为难的样子:“好吧,那就舟舟和盈盈一人一个!”
正巧她心里也有愧疚,想要弥补舟舟,那就送舟舟一个一直想要又得不到的东西好了。
只是往日买棒棒糖也就一块、五毛的事儿,让同学帮忙买了就是了,今天这个两个水晶球加起来怎么也得十几块,倒是麻烦起来。
让爸爸妈妈带着舟舟去买不可能,他们必然会追问钱的来历,让爷爷带着去也不行,爷爷知道了就等于爸爸妈妈也知道了。
祝昭一时苦恼起来,可惜却没有多少时间留给她思考对策。
现在日头西沉,到了幼儿园放学的时候,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
“姐姐,今天是我小舅来接我诶!”舟舟看着人群中成为焦点的周小舅,欢呼雀跃,“舟舟最喜欢小舅舅了。”
祝昭眼前一亮,如果来接舟舟的人是周小舅的话那刚才不知该如何解决的大麻烦就迎刃而解了。
舟舟的外公叫做周正禄,外婆叫赵青兰,两个人生育了五个儿女,可惜排行老四的那个孩子幼时发高烧夭折了。
如今存活下来的是大女儿周云琼,二女儿也就是舟舟的妈妈周云瑛,三女儿周云琦,小儿子周云理。
今天来接舟舟的就是小舅周云理。
小舅周云理在厂里大小也算个知名人物,谁都知道周家有个整天晃晃荡荡无所事事的小儿子。
特别是这人尤其不着调,他走到哪儿,哪儿就准有笑话看。
可能是来接舟舟的缘故,周云理今天精心拾掇了一番,一身白衬衣牛仔裤清清爽爽,看起来也是个蛮精神的小青年。
他正彬彬有礼地向幼儿园老师打听消息:“我来接我外甥女,我外甥女叫舟舟,她在幼儿园小班。”
这个幼儿园里就读的都是南辉厂的工人子弟,家长们几乎都相互认识,周云理这话一出,其他认识他的家长就提醒到:“云理,你家舟舟跟我闺女一年的,早就升到幼儿园中班了。”
“哎呀,我都给忙忘了。” 周云理一拍脑门,理直气壮地说道。
其他人忍不住暗笑,周云理要是算忙,那南辉厂家属区就没有闲人了。真论起来,他还没有南辉厂看大门的那条大黄狗忙。
“幼儿园中班的孩子还没出来。”老师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你这当家长的可真行,自家孩子都不上点心。”
点心?什么点心?周云理一听就馋了,拉着老师的手连连感谢:“哎哟,现在的小孩子过得可真幸福,上幼儿园还有点心吃。我们小时候那会儿都是在地里刨土豆烤来吃。”
人群里有个喜欢挑事儿的中年男子打趣到:“云理,你这话可别被你爸听到了,不然他肯定抄起棍子撵着你追。”
其他家长不管认不认识的也跟着哄堂大笑。
这件事还真发生过,不然街里街坊的也不至于拿这事来跟周云理开玩笑。
原本按照易清县的习俗,应该是周云理这个最小的孩子留在家里照顾父母。
偏偏他高中毕业之后考上了大专不愿意去上,周正禄叫他进厂接自己的班,他又嫌不自由,一来二去的就没个着落。
后来更是整天在街上游手好闲地晃荡,偶尔做点小生意挣个三五百块交给父母当生活费。
周家老两口觉得这个儿子委实靠不住,也没打算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