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辗转反侧了一晚上,制定了一晚上的行动规划。
有人辗转反侧了一晚上,布局了一晚上的“人”事安排。
前者的行动规划打水漂;后者的人事安排没起效。
这会儿碰面,一个艰难地把控着手边乱飞的锅碗、一个艰难地扶持着身前堆积的线香。总的来说,这俩卧龙凤雏的精神面貌都算不上那么好。
撇去精神面貌,老实说,村长家的物质面貌也并没有比村里其他人家好出多少。虽然房子的泥墙里面掺得起砖头了,但在芒前镇脱贫后的村庄中,也不过排到中等水平而已。
原因其实很简单。纵然村长这颗巧立名目以敲骨吸髓的心是绝对纯洁的,天生圩的上限也就这样了,一览无遗。
对此,村长是如此谈论的。
“人不是只为自己,要传承、要香火,一代一代在村里。”
生生被吸,繁荣昌盛。
“我们传统里面的很多精神财富,现在外面都式微了。可我不希望这些传统消失,儒、释、道……”
赎罪券也是传统文化?
“人,一定要敬天、要畏神、要有信仰,古时候的皇帝都不例外。”
要不怎么封建帝制被噶了呢。
“敬天畏神,最基本的就要敬畏祖宗。忘了祖宗,就是不孝,就是忘了本。人要是都忘了本,那就会……”
赎罪券滞销,帮帮我们。
“背离故乡。背乡忘本的人,祖宗不会饶恕他,神明也不会再祝福他。他到了别的地方,就只能……”
像于得胜大爷的三个子女一样过上衣食富足的好日子。
话说村长有孩子吗?资料上应该说了是有的。
诶?那、村长的孩子在哪里呢?
“钱,不是最重要的财富。精神的财富是无价的。”
此类阔论,主题是高的、题材是广的、内容是空的、故事是缝合的、逻辑自然就是不能自洽的。
这就很像是家族群里面那些,因为没有知识文化、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借助道德鸡汤,对年轻人进行精神霸凌的长辈——乍一听好像很有道理,但也就只能乍一听了。
现年50多岁的村长曾经在20岁那年尝试攻读高中失败了,其中固然有历史社会经济原因,不过目前他已经是村里学历最高的人。
囿于两方水平差距,天生圩的村民们数十年如一日、成功地停留在了对村长的话乍一听的层面。
但对于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已饱受南方系文章磨炼的傅祈年而言,这种拙劣的洗脑实在太不够看了。何止不够看,简直是精神酷刑。
詹青礼难以置信:“你居然忍了这么久,一句都没吐槽吗?”
“我忍住了。”傅祈年咬住后槽牙微笑,“狠狠地忍住了。”
徐谙又问:“姐,那咱们今天还能留在村子里不?”
傅祈年伸出食指和中指比了个“耶”。
“不错,至少精神酷刑没白受。”
“我的意思是,我最后为了让村长同意我们去庙里参拜,给了他两千。”
精神财富是无价的。
所以当傅祈年表示现金只有两千,要不是手机没信号,还能再转三千的时候,村长第一次产生了通讯科技也可以划入精神财富范畴的想法。
就,怎么不算呢?
至于傅祈年,钱是马上花掉了,人是暂时留下了,她大概算了算账,得出了发自内心的结论:自己并不亏啊。
对他姐这种以心灵快乐为目的的富婆算账法,徐谙习以为常,他只有一个问题:这种金篦刮目、醍醐灌顶般的醒世箴言,如果她非得去霑沐,其他人——尤其是他自己——能不能就不去了?
然后徐谙就挨了一顿训,现在他正左手提着一箱春见、右手提着两个特小凤、脖子挂着两个红心蜜柚——万幸中途遇上小石头、分了一个柚子给这孩子,否则三个柚子,徐谙都不知道脖子上怎么挂——亦步亦趋地跟在傅祈年和村长后面。
是的,村长后面还亲自来了,出于某些不为人知的复杂原因,比如信仰、使命、职责、和钱。
坦白说,当村长来到七太爷家,看到经过自己焚膏继晷的努力,面前的四个人昨天是什么样、今天还是什么样的时候,说不失望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他现在依然还有两条路径可选。
一是到此为止,尽快让这些人哪儿来回哪儿去。
且不细究他们三个不受影响的原因到底是运气还是能力,反正结果就是不受影响。
既然这样不如就此罢手,以后大概率由着像他们这样的人:村该搬就搬,路该修就修,交通该流通就流通,信息该流通就流通,人该流通就流通。
到时候经济发展了,基础设施完善了,村民们也终于过上好日子了。
这还了得?!
更何况傅祈年还欠着三千块钱呢。
(傅祈年:?)
二是——
“往近了说,咱们年年的山洪都是镇里出钱出人帮衬着。”
“所以如果迁村到也能……”詹青礼就着坡试图下驴。
“镇里的决定我们从来没有不支持的。”村长抬高嗓门,“往远了说,当年管水利物资的黎启民老同志就是在这里牺牲的。16岁就扛枪在山里打游击的老革命,枪林弹雨里闯过来的人,没有像他这样的人哪有咱们的今天,唉。”
詹青礼:咦,那张速写上的人。
林献攸:哦,那本县志里的人。
傅祈年:噢,那个门神皮肤下的人。
徐谙:年年祝福,年年山洪,但凡能有一点作用……
“村里面专门为他塑了像立了碑,只要天生圩村还在这里、还有一个人,就不会断了他一天的香火。”
村长如是总结。
“詹警官,为着他,我觉得你也应该去拜拜,大家都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