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留学(2 / 2)

语言能力突飞猛进。

“你想做工,到咱们自己家开的饭店做呀,为什么要去外头做工。”

肖小年还真不知道两位老人家在大不列颠的营生是什么,他只知道两位爷爷都退了休,下头的叔伯们整天早出晚归的,他也不好意思问,跟他一辈的,又聊不到一块去。所以来了这么久,只是每周来看望两位爷爷,陪他们吃顿饭,听他们讲讲古,并不知道别的。

陪肖小年回来的,是他的堂弟,闻言道:“对啊,咱们家的小辈,人人都要去自己家的饭店里打工,小年也不好例外。”

他们家的孩子从中学起,就得去自家饭店帮忙,赚的本来就是辛苦钱,凭什么肖小年来了,什么都不用做,不公平。

这也是家中小辈,看不惯肖小年的原因之一。

不提肖小年的苦恼,宁夏正在时光出版社取说好的捐款。

“一千块少了点,我们商量了一下,凑五千块好听一点。”主编非常大方,甚至于,只要宁夏开口,更多的捐款,他们都愿意掏。

但为什么稿费五千就到顶了,还得顶着巨大的压力,但捐款就这么随意呢,要不怎么说这就是时代特色呢。

就是公对公怎么都好说,一看帐目,捐给某某大学,不管多少钱,只要领导同意,就没问题。但这笔钱要是给个人,那问题就大了,就犯了原则性错误,因为没有这个名目。

两千年以前,华国缺的是外汇,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力不足。但在国内,很多单位是不缺钱的,小金库之风也是这个时候开始的,一直到很多年后,才显露其危害,又花了好些年才逐一清理掉。

而且就算小金库的钱,用来发福利可以,吃饭请客送礼都行,但是领导自己分掉,也是犯了原则性错误,一样是犯罪。

所以,宁夏找来,一说捐款,主编甚至愿意主动加码,就是因为这个名目之下,不管多少钱,都不算犯错误,那当然要多捐一点,讨好一下作家嘛。

“对了,我们讨论了一下,觉得你在平京采风,没有辆自行车,实在不方便,我已经让小苏去看了,以出版社的名义买一辆,你尽管拿去用。”

这也是说得过去的,买东西送给作家,只要名目立得住,一年四季的水果,一辆采风需要的自行车,都不算什么。

宁夏想了想,加上社长这个职务,她只会更加忙碌,也就没有拒绝肖主编的好意。

同时心里真的挺过意不去的,肖主编在国内为她忙活,肖小年在国外替她忙活,小苏还得当工具人不时去给她送点水果刷刷存在感,然后千方百计隐讳的提醒她,该交稿了。

“新书已经在写了。”

肖主编精神一振,眼睛射出的仿佛是激光,做了这么多,要的不就是作家的愧疚感吗?等的不就是这句话吗?

值了,都值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