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书海看得出来,刘烨尽力帮助村委会办实事,不存在任何私利。 “刘烨,办好事也要量力而行。世界上需要我们办的事太多了,我们办不完。” 苏书海诚恳地说道。 刘烨淡淡一笑,不置可否。自己办这点事,也算是尽力而为。和那些著名企业家比起来,完全不算什么。 见刘烨不作声,苏书海解释道:“叔是怕你弄穷了自己。你好不容易积攒了一点家底,花钱这么大方。” 刘烨:“叔,不怕。咱有分寸。” 吃过晚饭,刘烨听了一会收音机,便进自己的书房看书。 虽然文化不高,读书还是要读的。没文化,没格局,怎么成就一番事业。 李翠玉轻轻推门而入,问道:“办养老院的事,海叔同意了?” 不仅仅是海叔同意,连郑水生都给了三千块钱。刘烨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李翠玉有些兴奋地说道:“这么好的条件,那我们还不干?肯定干!” 镇里都没有能力办养老院,村委会先办。这件事要是办成了,肯定会引起较好的社会反响。 但刘烨对那个旧仓库还是念念不忘。旧仓库关在那里一年了。刘秋生和刘松柏还住在茅棚里。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刘烨:“老婆,你觉得我们生产队究竟是哪出问题了?真正解决问题的人很少,抬扛子、出难题的人倒不少。这次的事情,我真的弄不明白。” 关于这一点,李翠玉比刘烨理解得还要透彻。 想当初,刘烨一家经常没米,甚至断炊,都是李翠玉满村子找人借米。 全生产队的门,李翠玉都敲过一遍、甚至几遍了。 李翠玉淡淡地说道:“这个问题还不简单?只有一个字,穷。” 俗话说得好,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一个人一旦穷了,连想象力都会受影响。 “穷?” 刘烨重复一个字,不由浮出一丝冷笑。自己现在的财富仍然有限,但刘烨有信心再次成为亿万富豪。 他想要的是,整个燕子坳生产队,甚至整个新光村委会都变成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 刘烨问:“没有其他理由了?” 李翠玉:“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懒。天灾人祸的事,咱可以不考虑原因。因为原因是明摆的,但好手好脚好身体,仍然还在穷,那就是因为太懒,不愿出去打工赚钱,只愿意守着几分薄田。” 仔细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又穷又懒的人,当然不想看到别人发财。 “刘烨,苦日子我也是经历过的。所以,我一点都不介意你拿家里的钱做公益事业。多帮帮刘秋生、刘松柏、山奶奶这样的老人,真的可以说是功德无量。这样的事情做得越多越好。” “嗯。我明白。” 刘烨合上书本,推门而出。沿着村前的一条小道走了几十米,就看见一个小茅棚。 小茅棚在外面摆着一个炉子,炉子上面有个铝制水壶正在烧水。 刘秋生看见刘烨走过来,连忙笑盈盈地问道:“刘烨,你吃过晚饭了?” “嗯。” 刘烨问道:“你还没有吃吗?” 刘秋生:“我一个人还不简单?在烧水。等会煮点蕃薯粥吃就行了。” 刘烨看到一个黑不溜秋的铁锅上,有切成米粒状的蕃薯,还有一小撮米。 刘烨问:“这么晚了,你连粥都没煮?” 刘秋生自暴自弃地说道:“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早吃晚吃有什么关系?夜太长了,晚点吃也有好处。” 茅棚里摆着一张床。 所谓的“床”,其实是用土砖制作而成。土砖上搁着几块木板,木板上铺了一层稻草。绿色的被褥估计也是民政部门救济的。 刘烨问:“秋生叔,今年多少岁了。” 刘秋生木兮兮地笑道:“我不知道我多少岁,我只知道我比松柏哥小一岁。” 刘松柏七十二岁了。也就是说,刘秋生有七十一岁。 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全都佝偻着背,胡子花白。 他们都住在茅棚里,过着无儿无女的孤独生活。 刘烨钻进茅棚,茅棚太矮,连腰都直不起来。 “秋生叔,这里是五十块钱,给你买东西吃。” 刘烨从口袋掏出几张“大团结”,递给刘秋生。 刘秋生手里捏着“大团结”,浑汩的眼眶更加湿润。 他嗫嚅道:“我怎么能要你的钱?” 刘烨:“你是前辈,我是晚辈,为什么不能要?拿去吧,需要什么东西,你自己去买。” “谢谢你。汉东生了个好儿子啊,多么能干!” 刘秋生感动的泪水往外流。 刘烨问:“秋生叔,我想让你和松柏叔一起住进生产队的仓库,你觉得怎么样?” 刘秋生一听,连忙说道:“好是好。那是生产队的,公家的东西,我私人怎么能乱占?” 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公私观念十分分明。 刘烨:“我只问你愿不愿意,至于其他的事,不需要你管。” “那当然愿意。仓库是土砖建的,上面还盖了瓦。我这个茅棚,夏天太热,冬天太冷,雨天还会滴雨,怎么和仓库比?” 仓库的瓦盖得很厚,那是为了保证不漏水,粮食不发霉。 “生产队的仓库,怎么会给私人住呢?这个梦,我想都不敢想。” 刘秋生自言自语地说道。 其实那个仓库空空荡荡,里面连一粒粮食都没有了。估计老鼠住在里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