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喝完,便放下碗道:“我先回房间看书练字了,有事再喊我。”
周二郎听着姐弟俩这番交锋,忍不住偷笑,被徐兰抓到后,轻轻瞪了他一眼,随即甩着袖子往里屋去。
周家这处院子,只有一排房子,靠着这一排房子砌墙围起了院子。徐行住的是右偏房,正房住着徐兰夫妇,左偏房半是当柴房半是放杂物,平日洗澡也在这间,厨房是在院子左边靠近左偏房起的一间矮屋,院里靠墙的地方还有一处窝棚,里面养了几只鸡。
他们这院子是周家以前的老房子,周家后来起了青砖的新屋子,全家就一起搬了过去,后来徐兰和周二郎成婚,两人便将这空了十余年的老房子,打扫干净后住了下来。
徐兰年轻时,开始本来有好些人家求亲,但媒婆上门时,她放出话:“我有幼弟需抚养,若要娶我,我弟弟要和我一同嫁到夫家,而且我父亲有遗愿,希望我弟弟也能同他一般,去读书考取功名,等我攒够钱,是要把弟弟送去读书的。”
言下之意,这十岁的小舅子,还需要一起养着,不仅是多口人吃饭,读书的花费没准还要一并贴上。
此话一出,往日觉得这徐兰美貌,因此动心的小伙子,都被自家父母按下了心思。但唯独一个周二郎,铁了心要娶这个父母双亡的孤女,周家因此闹得不行,说周二郎真要娶这个孤女,便将他分家出去。
后面几年,周二郎一得闲就往徐家跑,又是帮忙挑水,又是帮忙做农活的,这人也不会说什么好话,就是埋头苦干。
徐行觉得这大老粗,哪里配得上他善良美丽贤惠温柔的姐姐,一开始对周二郎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的,后来也在他积年累月的讨好下,温和起来。
徐兰也没拒绝周二郎的帮衬,只是久久不曾点头,于是村里起了风言风语,说徐家的兰娘小小年纪勾得汉子眼巴巴地替她干活,徐行听了这些话后,在这些人洗好晾着的衣服上,偷偷抹了泥巴,气得这几家人在门口大骂是哪个丧良心的尽干些缺德事。
徐行没有问阿姐会不会答应嫁给周二郎,也不曾给他说好话。他心中觉得只要阿姐开心就好,后面某一天,徐兰终于答应嫁给周二郎了,周家便真的依言将周二郎分出去自己过。
周父周母生了三兄弟,长子幺儿都难免偏疼些,只周二郎夹在中间被忽视。
周家算村里的大户,家里共五十亩地,只分给周二郎八亩地外加这处老房子还有十五两银子。
周家现在的新房子却是青砖大院,就是三个儿子娶了媳妇生了娃都能住下,本来村里人还道,周家说要将周二郎分出去的话,是吓唬他的。谁知竟真的将这个儿子分了出去,分出去的财产也给的少。
分家时周母只对周二郎道:“分家以后,就各自过各自的,若是过不下去了,也不必求回来,反正如今你自己想要的媳妇也娶了,没有叫我们拿钱贴出去的道理。”
于是之后周二郎这房与周家的关系便不冷不热了起来,年节倒是也有走动,只是周二郎这边送出去都是肉干鸡蛋等实在物,那边回礼却只是一般,甚至有次直接将采的野菜当了回礼。
后面徐行在院试中得了案首,有了秀才功名,关系这才慢慢融洽了起来,平日里也能走动走动。
如今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他现在字写得好,抄书又快,抄书得的银钱,除了自己花,有时还能贴补家用。
姐夫和阿姐感情也好,现在阿姐还怀孕
了,再过几个月也许就有小外甥了,也不知是男是女,不过无论男女还是都像阿姐才好。
徐行想到这些,嘴角一直挂着笑,将书箱放下,看到那束野花时,笑意才停住。
又想到今日见到的那位姑娘,抿了抿唇,将花放进笔筒里,再把窗户打开,他房间的窗户朝东开的,打开后阳光便撒在书桌上,花也随风摆了摆,倒是趣味盎然。
徐行心下稍定,夫子布置的功课他早就完成了,便将从同窗林子源那里新借的四书讲义拿出来抄写。
书价昂贵,他如今书架上的书多是从书店或同窗那边抄写过来的。
因为他平日人缘不错,抄写得快,又爱惜书籍,还回去时依旧和借走时一样,倒是少有人不愿借他,而书架上的书零零散散已有二三十本,每本他都翻了无数遍,还另外写了注释和感悟。
明年八月的乡试,夫子说可以一试,只是若能打听到监考主官是谁,考试时文章风格贴近他的喜好,才更有把握,何况他的目标不仅仅是中举,他对解元的名次,亦有几分野心。
不过不急,还有一年时间,苏州府的主考官现在怕是还未定下,只是去往府城考试,路途上怕是又要花掉一大笔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