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
修行不易,蜀山历代弟子从未对妖怪施展此术法。
如此,还得修补锁妖塔。
道君一条条盘算,铺陈计划,没发现自己已不像往前一样只沉迷旧事。
这些天她隐身不见,乃是忙着修补藏书阁。
有藏书阁,才有给孩子们修行引路的保障。
毕竟,她已经修炼得不知山中岁月,昏昏沉沉稀里糊涂过了五十年,心里担忧教错术法。
拜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道君陷入纠结,她虽是蜀山内门弟子,但还没够上真传,所学不够格当师傅。
入门并非什么难事,何人教导,如何教导才是关键。
少年人有意,蜀山的规矩,需得先入门修炼。这期间所有弟子一起听共同的讲习,打好基础。
五六年后,才会统一考核,开始选择修炼的法门,正式拜师。
大凡俗世或修真界流传的话本,常说那主角必定是家世如何曲折又或者如何普通,机缘巧合拜得名师,从此潜心修行,不意竟是个天年难遇的奇才。
拜师只看缘分,大抵是存在的,如有侥幸拜得名师,便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大多数拜师,都需得由人引荐。人脉相联系,缘分讲的就是亲疏远近。
修炼的人都是凡人一样的血肉,哪有什么世外高人。
修仙,实际就是用灵气改造身体的过程,最终在体内凝结出内丹,用以积聚灵气。
道理很简单,却的确是一件玄之又玄的事情。
如果随意就能将灵气引入体内,那么也不必拜入门派开蒙,人人都可修行,岂非人人都能得道成仙。
灵气并不是均匀散布于天地间,有的地方天生秘境,灵气浓郁,在此处修炼一日千里,事半功倍。有的地方灵气稀薄,并不适宜修炼。
历来各大宗门驻留之地,都贮藏灵脉,乃常人眼中的风水宝地。
斗转星稀,天地灵气亦会变动,流传久的宗门因此专门炼制出锁灵阵,不仅将宗门灵脉固定在此处,亦会移植灵植灵脉,蕴养灵气。
天长日久,蜀山如何不兴旺。
蜀山长久以来兴旺,至于落魄的根源便在于超凡脱俗的权柄,既能救人,也能驱使人。
人心本就不是一味清正,掌握着那么庞大的宗门,那么磅礴的力量,一句话令凡俗至高权柄为之避锋芒,怎么可能真的在世外清净度日。
无论蜀山,还是青城,都一样。
最开始是救人,最后只能让人被救。
以至于后头,争权夺利,谁能掌握最多的灵气和修士,谁就能真的与天同寿,就像蜀山和青城一样,传承数千年。
走上条错的不归路,无论如何繁盛绚丽,终究会败落。
道君时常看着满地的废墟,暗想背后是多少人的性命与信仰。
往前数一千年,人人奋力修真,恨不得从娘胎起就结个金丹,从生到死,数千年的时光只为增长灵力,除此之外没有他物。
蜀山挡着遮羞布,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事情倒是还在做,也只边缘的弟子领命,真传弟子挂个带队的名字罢了。
说回修炼,这实在是难以言喻的奇妙经历。
凡天地之物,无论有无生灵,大都外在不同,内在相异。
落到修真上,自然有天资高低,领悟快慢之分。
就是毫无天资的人,在灵气丰饶之地天长日久的待着,未尝没有大器晚成,修炼至一方大能,乃至飞升的可能。
蜀山创立之初,并不兴跪拜那套规矩来作拜师礼仪。
天道自然,并未有这等尊卑礼法,不知何时起,各大门派讲究尊卑传承比凡俗更根深蒂固。
大约是可以修炼的诸般秘境与法术,被几大门派垄断掌握之后的事情。
生行碑前放了四个孩子找来的四样东西,一枝桃花,一块碎石,一盆栽种在碎瓦里的草,还有一本残破的书。
入门仪式简化为对着生行碑微微点头,道君吟唱一段符文,祷告天地,从此世上又有人成为蜀山弟子。
几人心头颤动,伴着玄之又玄的感觉。她们知道了道君的姓名,盈川。
因道君说明她尚不够格担任师傅,便都称姑姑。
浓郁的乌黑色云彩一层一层剥去水墨,逐渐显露出光明来。
得道飞升的先辈们,在蜀山灭门,天地大乱时去了何处,谁说得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