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复有前番不尊将令之事,不然就等着被军法处事吧。 对此,夏侯惠自是连忙口称不敢云云。 而对王凌与文钦以及诸杂号将军的隐隐排斥,他心中也丝毫不在意。 倒不是他自命清高,生出“不遭人嫉乃庸才”的心思来。 而是觉得道不同不相为谋。 和这些苟利其身、汲汲营营之人相善为伍,怎么能裨益社稷呢!? 另一個缘由,则是他如今心情十分畅快。 盖因天子曹叡虽然没有如言赏赐予他钱财,但却十分豪气,直接让人携了一支马槊来淮南赐予他。 千金不易的马槊,可不是天子惯来赏赐的几个金五鉼能购置的。 夏侯惠记得,当蒋班等人看到马槊的时候,满目的羡慕怎么都掩盖不住。 自然,他也对天子曹叡感激莫名,生平第一次有了反省的心思:自己先前对天子的心态与行为,是不是有些过了? 也很是期待着,江东尽早兴兵来犯。 好让他迎来登锋履刃报效社稷、死不旋踵报君恩的机会。 事实上,自称帝迁都来建业后便不曾兴兵攻打魏国的孙权,在得悉了曹真兴兵伐蜀的消息,当即召集了重臣群策,有了兴兵向淮南的打算。 一来,依着蜀吴两国共进退的盟约,蜀国被魏国大举攻伐的时候,他们也应该出兵“围魏救赵”。 另一,则是孙权素来对淮南心心念念着。 恰逢如今魏国用大兵于雍凉、洛阳中军难以驰援淮南的好时机,他生出了夺淮南之心也不足为奇。 再者,自石亭之战后,江东在淮南已然是进退自如了! 兴兵而往,哪怕战事不利罢兵归来,也不需要担心被魏国追击掩杀。 唯一的顾虑不过是入冬后江河水位下降,江东赖以称雄的水师难以策应而已。 故而,在江东君臣群策之时,多有附言出兵伐淮南者,也让孙权开始厉兵秣马、召集水师,积极筹备战事。 只不过,江东各部兵将才刚刚聚集的时候,蜀国便将曹真已然罢兵的消息传来江东了。 也让孙权心中又变得踌躇了起来。 魏已罢兵,时机不复兼冬季水浅,我军尚要兴兵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