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面上, 纪和玉高高后踢的浮腿,轻而易举就超过了头顶,小腿被少年纤细修长的手指一把攥住, 凌空打成一条笔直的垂线,而那向前压低的腰腹, 软.塌出一道圆润漂亮的弧度, 整个人如一架优雅精致的烛台。 当肌肉和韧带被拉扯到极致,哪怕烛台贝尔曼早已不是第一次登上赛场, 所有注视着这幅画面、这个动作的观众,依旧会觉得心间一阵莫名酸胀,就仿佛少年掰开的不是他自己的腿, 而是每一个看着这一幕的观众的心。 “在短节目的最后,纪和玉选手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他独一无二的烛台贝尔曼技术, 目前来说, 纪和玉不仅是男单里第一个做出烛台贝尔曼的,也是唯一一个能够做出这个动作的选手, ”李诺感慨道, “不论是在大胆开拓还是用于挑战极限上, 我们的这位年仅十七岁的小选手都做得太好了。要知道, 烛台贝尔曼一向被认为是男单无法完成的动作, 可偏偏,他就是做到了。” “虽然花样滑冰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 它始终是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对竞技体育来说, ‘更高、更快、更强’是永远的追求, 正是因为选手们不断挑战生理极限, 不断提升难度,才让许多高难度动作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我甚至可以大胆猜想,说不定有朝一日,就连被我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4A都有选手能够攻克!” 【李诺这想的有点远吧,4A可是得转足足1620度,正常人的身体应该很难提供如此强劲的起跳动力,也很难承受落冰时巨大的冲力吧。】 【确实啊,之前听说叶甫盖尼有在训练里尝试4A来着,但好像一直没成功啊,叶甫盖尼可是跳跃之王,身体力量超强悍的,就着都没成功呢,感觉其他选手更难做到。】 【楼上nsdd,虽然很希望小玉能创造这个奇迹,不过A跳是完完全全的刃跳,想要转足四周半对身体力量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小玉还是别跟着叶甫盖尼去拼这个了,小玉的身体应该受不了的,咱们稳住就好,李诺你也别瞎立一堆fla哇!】 灯光打在高速旋转的纪和玉的身上,令那一袭月白色考斯滕愈发灼灼流光,独居华国风情与华国特色的刺绣被灯光映照得分毫毕现,向全世界关注着这场比赛的人,无声却又无比自豪地述说着华国的文化之美。 少年修长笔直的腿型被贴身的考斯滕巧妙包裹,又因为浮腿的高高上踢尽皆展露在观众面前,骨肉匀停饱满,线条细腻流畅,当真是纯洁到了极致,却又偏偏蕴藏着令人血脉贲张,只想将那层轻薄绸缎撕碎的惑人魅力。 白色薄纱制成的衣袖,将少年一截玉藕似的手臂似遮非遮地轻轻覆盖,当纪和玉握住自己小腿的时候,观众们甚至能借助屏幕的放大,看见他白皙匀净的肌肤间,因为指尖的用力而略微隆起的青筋,单薄,清瘦,纤细,可偏偏又蕴藏着深不可测的庞然力量。 哪怕再看无数遍,烛台贝尔曼的残酷和美丽依旧难以言说,依旧有令人目眩神迷的可怕魔力。 无疑,这是一种通过视觉的震撼力直击人心、直击灵魂的力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甚至已经短暂地触及了“永恒”的边界。 皎洁的满月虽因阴晴圆缺的自然定律不得不向新月转变,不得不被云层暂时遮掩—— 但那也只是暂时的,不管能不能被世人望见,月始终高悬于天际,赓续千百万年而未有断绝。 奔涌于华夏民族血脉深处的柔韧和刚强永恒,万古长存的、永远是世人至高无上的追求的爱与审美永恒。 华夏民族和华国文化,就是在代代薪火相传的历史长河中,敏锐而又果决地抓住了深值于民族灵魂中的那一抹永恒因子,这才是文明数次历经战乱冲击、外族攻讦而文明不断,传承不熄。 对爱与美的追求是华国文化最本质的内核,是华夏民族与生俱来的本能,自数千甚至上万年前,第一个举头望月的华国人开始,华夏民族对月的喜爱和渴求从未断绝,对爱与美的赞颂更是绵延不绝。 当一身月白考斯滕的少年以这个极度残酷可也极度美丽的姿势在冰面上高速旋转时,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联想到夜空中那一抹皎洁月光。 唯有最优美的华国文字才能生动描摹皎月的颜色,唯有最温柔的华国文化才能深切体会皎月的美好,博大精深的文化赋予了月以相思、团聚、爱意等数不胜数的美好情感,而皎洁无暇、亘古不灭的月,则以永恒的精神寄托加以回抱。 这支短节目的曲名为“皎月”。 而此时此刻,所有观看着这场节目的、流淌着华夏民族的血的观众们,都终于懂得了这支节目背后的深意。 所谓“皎月”,是冰面上容貌昳丽、身姿袅娜,足以代表东方之美的少年,是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联结,更是每一个人心中最美好的、最至高无上的存在。 哪怕是不了解华国文化的观众,此时也都为这支短节目所传达出的、绝对的美感所震慑,并且下意识地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原来这就是华国文化吗? 原来华国文化像这样美吗? 当冰面上纪和玉旋转的动作与音乐一道落幕时,直播间里的李诺忍不住热泪盈眶。 哪怕是纪和玉第一次在世界大赛上夺得金牌,哪怕是纪和玉打破了青年组的世界纪录,哪怕是纪和玉带着华国花滑一路向前、一举打破此前在冬奥上的最好成绩时,李诺觉得自己都不像眼下这样,情绪激动到无以复加。 太震撼了,实在是太震撼了,作为一个华国人,不可能不被这样的节目触动情肠。一曲《皎月》,无疑能够唤醒华夏民族儿女最深切的思考和共鸣,甚至能让那联结每一个民众的无形纽带变得更加牢固、更加坚不可摧。 很难想象,年仅十七岁的少年在自己的短节目里,传达了如此深刻的思考和如此沉重的民族情感。 “太感人,也太震撼了,”李诺的语气有些哽咽,“除了这两个词语,我想不到其他可以更好地形容这场节目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