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三国从获得第一亩田开始> 第113章 告一段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3章 告一段落(2 / 3)

br> 勒根武力不低,不过与高顺相比还是差了许多。

交手不过十回合,勒根便知自己不是敌将对手,忙呼喝左右前来相助。

而此时,勒根麾下勇士大部分已经进入营寨中,最先冲出营寨的高顺手下这时也来到营寨各处,见此,纷纷逃出火镰,点燃了营帐。

起初火势不大,勒根并未发现,依旧与高顺等断后敌军交战。

待火势蔓延到营帐内藏着的干草上时,火势便一发不可收拾,熊熊烈火越燃越旺。

勒根与高顺同时察觉到营寨起火,勒根心中一惊,终于知道自己中计。

而高顺则趁着勒根分神之计,挑动矛尖逼退对方,策马往营寨外冲去。

手下断后士卒,亦紧随高顺之后,往寨外冲去。

不过两军战斗胶着,当着对方面撤退不可能全身而退,高顺留下断后的士卒被后面追击的敌军斩杀了两百多人。

火势越来越大,在勒根追着高顺出了后门时,多处起火的营寨已经整个燃烧起来,火焰蔓延至勒根部落勇士附近时,其坐下战马受惊,逐渐不再听从主人的指挥。

而距离嚓克什部落外十里,达到巴特部落的必经之路上,刘安安排在此处的士卒发现嚓克什部落上空的浓浓黑烟,迅速拿出拿出火镰点燃了附近混合狼粪、芦苇等材料的干草堆。

须臾后,浓烟升起。

远在数里外的刘安接到消息,立刻带领麾下所有骑兵朝嚓克什部落赶去。

嚓克什部落距离巴特部落不到二十里,在刘安的催促下,一行人不到两刻钟便来到了嚓克什部落。

此时漫天大火烧的正旺,在火焰燃烧发出的噼啪声掩盖下,营寨中时而传出几道几不可闻的惨叫和嘶鸣声。

刘安让手下分散开来,包围燃烧的部落,等待火势降下来,便以弓箭猎杀其中的生还者。

随即刘安带着亲兵找到高顺,此时高顺已经带人击杀了勒根,正在看守冲出营寨却在勒根死后选择投降的几十名俘虏。

后门之外,尸横遍野,目测至少有五六百具尸体。

高顺肩膀受了伤,不过伤口已经被简单的包扎过,看起来倒是没有大碍。

看到满地的尸首和高顺的伤势,刘安可以想象,高顺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才将勒根部众困在营寨中的。

他上前拍了拍高顺没有受伤的肩膀一侧,欣慰道:“辛苦了!”

“此乃属下分内之事!”高顺宠辱不惊的肃然道。

刘安并未多说什么,他赏罚分明,高顺的功劳,他自会记下,等回九原,一并赏赐。

“战损可曾统计?”

提到此事,高顺似乎觉得心里有愧,自责道:“回明公,战死士卒三百五十六人,重伤者八十三人,轻伤二百余人。”

察觉到高顺的情绪,刘安安抚道:“无需自责,此战你以七百士卒困住数倍于己的敌军,已可傲视天下多数英雄!”

“顺不敢居功,此皆赖明公筹划,非顺之功。”高顺依旧不苟言笑的回应。

刘安摇摇头,不再辩驳,而是面向燃烧的火势,思考接下来需要做的事。

解决了勒根部落,此间之事便可告一段落了。

其余中小部落他暂时不打算动。

因为草原三大部落先后被灭后,草原各小部落的必然会有巨大的危机感。

而且他们最为担忧的三大部落降的降,灭的灭,其余都是小部落,即便其中存有汉庭内鬼,那他们亦无需惧怕。

大家实力差不多,谁先灭了谁还不一定呢。

而且看三大部落的情况也能知晓,降汉庭的肯定没有不降的多。

如此一来,刘安便无法再阻止草原诸小部落的联合。

西北鲜卑,如今还存有近三十个部落,刘安得到的情报是,这些小部落中能战之士最多不超过五百。

而如果打一个对折算,这三十个部落加起来也至少有七千五百余人,与刘安实力相当。

虽然这类联盟肯定做不到上下一心,调度一致,但刘安想将其全部消灭还是得费一番功夫。

况且,中部鲜卑的援军不知何时就会赶到。

刘安来到草原已过多日,算算时间,此时中部鲜卑差不多也该接到求援了。

刘安消灭草原诸部不知要用多久,在那之前若要再对上中部鲜卑,或是消灭了草原诸小部落后,带着大批普通鲜卑和汉人俘虏回九原时,遭遇中部鲜卑,那便不堪设想。

另一方面,刘安也明白一个道理。M..

有些人,对待强大的外敌时,可以联合起来,甚至能够做到摒弃前嫌,一致对外。

而一旦外敌威胁消除,其内部便会生出许多龌龊,互相猜忌,互相争利,日久联盟不攻自破。

刘安利用的便是这一点,他走之后,各小部落不管有没有成功联合,其都不会再齐心应对汉庭。

待风波平息下来,刘安再出奇兵,将其各个击破,便轻而易举。

除此之外,便是普通鲜卑人和汉人俘虏太多了。

仅仅巴特部落和嚓克什部落就已经超过四万人,勒根部落还不知道有多少人。

以刘安如今的兵力,要想护如此多人周全,已经有些困难,再来些人便无能为力了。

那么接下来需要做的,便是将勒根部众收降后,组织大军保护民众及所得物资回九原。

之后还要思考如何安顿从草原带回去的这些人。

汉人俘虏倒是好说,和刘安之前说的一样,这些人可以有家的回家,没家的刘安可以给他们安排。

但鲜卑人与汉人矛盾由来已久,这些鲜卑人带回汉境,当地人的对其的态度可想而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