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女主持很诧异。却听秦浩讲:“上上周吧,有人跟我讲过。” “那你满意这个外号吗?” “我觉得有点太霸气了。”秦浩说:“我第一次知道青帝,还是进季后赛的时候。当时看到这个外号,我就想起黄巢的那首诗。怎么说呢,总觉得粉丝太看重我了。 他们其实不知道我私下里是个什么样的人,凭借着想象,给我加了太多的滤镜。 其实我会有点惶恐,我知道我自己没到他们说的那种程度。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青霉素一点,这是这个ID的本意。” 听着翻译的话,女主持很是惊讶。 这样的答案……有点太清醒了。电竞选手一般没这么清醒,象征性吹捧2句,很容易找不着北。有时候看到这些人在台上,传达出一种上帝老二我老大的想法,她只会心里偷笑,然后加重对这一群体的偏见。 女主持人心里兴起不服,她引导道:“你不喜欢有很多粉丝,也不喜欢这些外号?” “不。” “被人认可,被人肯定,我会很高兴。对于这些外号,我觉得我自己心里要清楚,它并不全是因为肯定,也包含着一些期待,一些压力吧。” 女主持人沉默了一会,换个话题: “你怎么评价自己在这个BO5里的表现。” “大师兄作为解说嘉宾,在这三个小时里,一直在夸你。” “首先的话,谢谢大师兄认可我的表现。” “但我觉得自己做的并不够。二、三局,选手拿到蚂蚱的时候,我有点被打懵了。尤其第二局,我其实很想支援队友,但又一直在想中一塔的事。当时脑子挺乱的吧,不是很好抉择,不清楚这么做,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那第四局,为什么会想到选卡牌加老鼠呢?” 秦浩坦诚道:“因为当时觉得输的可能性蛮大的。就想着玩把卡牌,玩自己比较自信的英雄。记得半决打完,我跟我的队友离开场馆的时候,有个粉丝跟我说,他很想看到我去世界赛,很想看到世界赛出现卡牌。 怎么说呢,反正第三把输了之后,我下台走在回休息室的路上,脑子里想起了这个声音。而且我个人也比较喜欢卡牌……” “第四把,你们前期确实陷入了麻烦。” “嗯,卡牌不好打蚂蚱,团战也没有蚂蚱那么简单、粗暴。玩的时候,听着队友的信息,我有想过这把输了会怎样。” “会怎样?” 不知不觉,采访节奏被秦浩带偏了。 “明年再来。如果明年还能进世界赛的话。” 秦浩笑了笑,给出回答。 女主持跟着乐了一会,突然很好奇:“你对自己没有信心嘛?我说的是拍宣传片的那段话——此生仅有的机会,和你现在说的如果明年。” 她问:“你知道大师兄曾经说过什么嘛?” “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你知道?” “嗯,我有看过那个垃圾话。” “那你……”女主持很想说,你17岁就能带队进决赛,成绩比大师兄好太多了,为什么看着不够自信。 秦浩自嘲道:“我第一次在职业赛场玩杰斯,是打VG的时候。打完之后,我甚至怀疑我这个实力能不能留在LPL。” 女主持满脸写着不相信。 但这就是秦浩的亲身经历。 所谓的成功也就是这样,没人关注你以前怎样,他们只看重现在。从霉菌、青皇再到青帝,秦浩真心觉得不要太在乎粉丝起的外号。 没人能判断,这里面带有多少滤镜。不要陷在这些夸赞里。 麦迪逊广场花园的内部装修,真的很大气。 站在这么好的舞台中间。 这种感觉当然很不错。 但不要忘了,职业选手百分之90的时间,跟舞台无关。训练室才是吞没职业生涯的站台。秦浩也不觉得站到这里,就有资格承诺未来。 他还是喜欢行动。 翻译没憋住,帮忙补充了一句:“Penicill选手刚打夏季赛的时候,被诟病最多的就是英雄池。” 女主持还是震惊。 Penicill,英雄池? SSG为了针对中路花了这么多力气,最后2局的卡牌、杰斯,还是带动了场上节奏。她觉得大师兄有句话说得很对:SSG整体实力强于LGD,之所以输,只是他们太保守了。 LGD拿到优势,联动会很频繁,压力给的很足,反观SSG,拿到优势更愿意慢慢打压制。到了第五局,甚至被LGD的开局设计打晕了。 简而言之:SSG玩得束手束脚,看着倒成了硬实力落后的一方。 北美观众听着这个采访,同样感慨。 “中国人都这么谦虚嘛,我要是有他这个实力,我直接在宣传片喊: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Faker也是垃圾?” “垃圾。” “……” 女主持:“最后一局,你们怎么想到放豹女的。” 秦浩:“我们也在赌。我们有在想,对面会继续出奥拉夫。因为奥拉夫对游戏的前中期影响很大。” “你对怎么看,点评一下你的对手。” 秦浩想了想:“他很强,团战站位很好。” 真心评价。 听众不这么想,现场响起几声嘘声和口哨。这些白人观众,还以为秦浩在说垃圾话。 “(笑脸)他很强,然后他输了。” “听到这句,要骂F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