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起手掌,运足力气拍下——
砰!
这一次从震惊中反应过来的朝臣们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不由想象,若是那一掌落在自己身上会是什么下场,十二殿下还是人吗?就算是妖魔转世,能有这般惊世的力气吗?
“怎么样?震惊吗?”
坐在戚无良旁边的空桑国师含笑出声,一副“这热闹真好看”的缺德模样,乐呵呵道:“以为自己收留一个柔弱不能自理的小可怜,却没想到这个小可怜是只表里不一的小怪物。”
“他不是小怪物。”戚无良回怼道。
空桑国师:“是吗?他六岁入寺,在空禅院住了十年,我杀了他二百六十七次,没一次得手。我以为他是个少不更事的孩子,他却在和我装蒜。”
戚无良皱眉,“你为何要杀他?”
空桑国师无辜反问:“我杀人还需要理由吗?看不顺眼这个理由怎么样?没有他的话,师傅便只有一个弟子,你说我为什么要杀他?”
“疯!子!”
戚无良斥骂了一声。
劈完两块巨石的司徒纯,欢喜地捡起石魄,笑着仰起脸看向戚无良,满脸写着“小先生快夸我”。
戚无良嘴角一抽,见司徒纯要朝自己奔来,她急忙使了个“凶巴巴”的眼神,示意司徒纯先将石魄献给梁惠帝。
司徒纯脚步一顿,几不可查地皱眉,虽然不愿意,但还是听从戚无良的话,双手捧着石魄跪向梁惠帝,只是一言未发。
戚无良:“……”
平时朝自己撒娇说软话挺厉害的呀!
好在龙椅上的梁惠帝是愿意给戚无良面子的,算是给了司徒纯一个笑脸,威严道:“十二皇子破石有功,赏连城玉一对,封……盛郡王。”
朝臣们四下对望,心里直犯嘀咕:郡王虽然比亲王差了一截,但十二皇子到底是凭自己的本事,在一众皇子中第四位得到梁惠帝封王圣旨的龙子。
十二皇子虽然看着毫无夺嫡之意,但这旨意一下谁又能对未来的事情下定数呢?
在戚无良的眼神疯狂示意下,司徒纯这才领旨谢恩,“谢陛下龙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闻言,席间的朝臣纷纷议论。
“明明是亲生父子,十二殿下却似乎从未称呼过陛下一声父皇。”
“称呼什么?你忘了十二殿下当年是怎么活下来的吗?瑾妃又是怎么死的吗?”
“咳咳!”龙椅旁的雀奴公公咳了几下,众臣立即噤声。
梁惠帝再度发话,“好了,瀛洲使臣进献的贺礼都不错,赏!宴会继续。”
帝王发话,立即有大内侍卫上前从瀛洲武士手中接过神树,另外还有不少宫人上前收拾碎石残渣,不到片刻大殿中央又恢复了空旷干净。
宴乐声再起,有几十名绝色舞姬扭着细腰,款款上殿,翩然起舞。
司徒纯退回到戚无良身边,笑容满面地和他家小先生叽叽喳喳地说着。
空桑国师在旁边看着戚无良纵容宠溺的神情,心道:也是奇了,按理来说知道这小兔崽子的真面目,不该怒声质问、生气反目吗?怎么戚无良跟个没事人一样?
大概是司徒纯笑得太开心了,连带着本心情不好的右相大人都不禁笑开,温柔地摸了摸小和尚的脑袋。
对面席位的谢恒遥遥看着这一幕,他突然发现,这好像是他第一次见这位大梁第一权臣真心地笑。
戚无良其人,或奸佞,或狡诈,或狠辣,唯独不曾这般真心地相护过,她在司徒纯身上做了太多破例。
她这般护着一个人的样子,让谢恒不由愣神。
——当年的苏恨离也是这般护着他的。
龙阶上,落座在帝王身侧席位的谢老太师不知和梁惠帝说了什么,梁惠帝忽然心悦大笑,对戚无良道:“右相,太师说你相面之术甚是神奇,此次科举考试你向孤举荐的众学子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你既然有如此本事,不妨帮摄政王也看看,恒弟至今未娶,孤也是心忧,不知他面相如何?姻缘何处?”
语毕,谢恒冷窒的目光看向谢老太师。
戚无良眼睛一眯,也看向谢老太师。
谢老太师这只老狐狸,自己看不惯谢恒,就想借力打力。两虎相争,他好坐收渔翁之利,好算计!
右相大人变脸相当迅速,笑眸一盈,谄媚无比道:“陛下,谢老太师过誉了。臣本事微薄,若论相面之术,世间谁比得过流觞国师?”
“可本王想听听右相在本王脸上看到了什么。”
谢老太师还未开口继续挖坑,谢恒却沉沉开口,自己往坑里蹦,一双幽海修罗眸深不可测地看向戚无良。
戚无良:“……”
艹,她破局,他拆台,是想同归于尽吗?
“摄政王的面相自然是大富大贵。”戚无良笑眯眯说道。
“右相,本王想听实话。”
“……”
戚无良咬牙,只得对梁惠帝卖惨,“这……陛下,臣最近得罪摄政王殿下,得罪得有些狠。摄政王殿下语气这么冲,怕是有些生气……”
“你会怕得罪本王?”谢恒幽幽道。
右相依旧假笑如花,“摄政王权倾天下,何人不怕?”
谢恒对她的巧舌如簧无动于衷,面无表情地饮了一杯酒,淡淡道:“右相,本王府上有一至宝,是南楚皇室的传世之宝——名唤朝暮,乃是用绝世良玉打造的一支通体雪白的发簪,历来都由南楚帝王赠予皇后作为信物。不知右相感不感兴趣?”
谢恒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对面的白衣,语气中带着十足的试探。
戚无良藏于袖中的手指刺进掌心中,凭着疼痛才勉强维持脸上的假笑不变。
那是他父亲赠予他母亲的定情信物!是被谢恒夺走的!
“既是绝世宝物、价值连城,臣下自然感兴趣。没想到摄政王如此大方,竟愿意将此宝送给微臣。”戚无良嘴边含笑,心却冰冷万分。
“那右相说说,你在本王脸上都看到了什么?若是说的对、说的好,本王便把此簪赠予右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