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传承啊。”
蓝云棉把剪辑好的活动宣传片投到墙壁上,周遭一片漆黑,她们四人坐在院子里。
这抹独特的蓝是整个画幅的主基调,但主要角色,是老者与孩童,当他们共同完成一方手帕,当他们在染缸前举起染布,飞溅的蓝色让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
老人把最后的成品戴在孩子手上,慈爱的目光里不仅包含了对子孙后辈的疼爱。
更是亲手把火种传递到下一辈手里,不仅是火种,那也是她们一生的信念和养育他们长大的根,或许老人们已经不期望孩子们能信而好古,也只盼着不忘来处。
月青舒欲说还休,沉默半晌“我现在才知道原先的沾沾自喜有多可笑,自以为的一举两得不过是为我自己增光添彩罢了。他们说得没错。”
顾钊却不赞同,他认为还是有好处的“至少吸引更多的人,让有兴趣的人去探究它的来源,引路者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角色。”
“对,就比如我,原先我并不知道这个东西,现在也算得上半个熟手了。”蓝云棉也安慰她,指了指电脑里正在剪辑的视频“有了它,到时候就会有更多像我一样的人了。”
“这件事并不只是一两个人能左右的,现在我们只能让有兴趣了解的人了解到更多。”奚修亭拍拍她的肩膀,“等到规模扩大,更多人看到你们的设计,就会有一部分人来追本溯源,那以前的田野调查,和我们现在的寻访也不算是枉费心力。”月青舒也明白,特殊的环境是无法回转的洪流,他们能做的也只有“静待时机。”
“等风来。”蓝云棉也明白“就像老一辈,他们等了一辈子,现在就让我们来等待。”
“我用相机记录,给每一个想看的人,是等待也是传递。”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最大可能,就是最好的了。
第二天一早,奚修亭来到学校做最后的交接工作,这一学期的支教工作就结束了。
老师们都来跟他道别,到校长办公室才渐渐散开,仍然可以听到她们在不远处的议论声。
学校里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教师,多年前出去上过学回来一直在这里教书。
“奚老师的教学方法真不错啊,就是这里的孩子一时适应不了,真可惜。”一位头发花白的教师敲了敲手里的备课本,摇头叹息不止。
旁边稍微年轻一点的老师推了推眼镜“他毕竟是大学老师,学生质量也不一样,稍微改动也不是不行。”
“一定要改的,这些孩子们都是要走出村子去大城市的,那个时候才发现外面已经变了一番天地就晚了。”大多数老师都很赞同这个想法,他们当老师的也要努力跟上发展的步伐呀。
奚修亭反手带上校长办公室的门,听到外面的议论声不由自主的浅笑,看来潜移默化是有效果的。
“奚老师,坐。”校长伸手示意。
一阵寒暄过后,奚修亭主动提起有关于昨天活动的后续事宜。
校长没有想到还有后续,昨天的活动办得很成功,确实加强了家长与老师双方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说是大家都很满意。
“您也知道,我是专门做这方面研究的,蓝染的现状想必您也大致清楚。”奚修亭想先试探一下校长在这方面的态度,才能决定后面的事做与不做。
“这个确实清楚,这一片区好多村子基本上原来都是开染坊,就连原来我家都是专门画版拿去卖,我才能出去上大学。”校长想起原来那段艰苦岁月,才让他下定决心要回来,要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去。
奚修亭原本还在疑惑,活动方案校长非常支持,原来原因在这,“那校长很清楚蓝染的现状,不知道校长对那些老花样还了解多少呢?”
校长虽然这些年一心扑在学校和学生身上,但是对于家里曾经的求生技能怎么会不了解“我确实不了解那些老花样的来历和故事,但我很清楚它为什么没落,学生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业,蓝染不再像很久以前那样是一条出路了。”
校长对蓝染的悲观在奚修亭的预料之中,但他还是想尽力说服校长,毕竟从孩子抓起是传承的根源所在。
虽然不能像十几年前一样,人们有那么多时间来练习了解蓝染,但至少能利用碎片时间或者讲故事的方式,让他们耳濡目染,也能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良久,奚修亭终于从校长办公室出来了。
”年轻人,敢想敢做是好样的。”校长送他到门口,用力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会尽快选好做好然后送来学校,请您一定要给我多留几个地方。”虽然校长的手劲儿不清,但奚修亭面上还是一派温和。
“每层楼都给你留着,放心吧,这是好事儿大家都会支持的。”
终于谈好的奚修亭松了口气,转身快步往外面走。
月青舒在操场上转了一圈又一圈,“怎么谈这么久,不知道顺不顺利。”
“当然很顺利,已经成功说服校长。”奚修亭走到她身后,凑到耳边轻声说。
月青舒正思绪发散神游天外,冷不丁耳边传来声音,被吓了一跳。
“真哒,那太好了。”月青舒听到这个消息都不想跟他计较刚才在背后吓她的事了,把脚边装杂物的箱子扔给他就想回去告诉石阿奶他们这个好消息,想必他们也会愿意出一分力的。
昨晚上他们商量了半宿,想要把这些快被人遗忘的历史收集整理,用故事配上蜡画,做成展示框放在学校走廊上,就像那些鼓励好好学习的标语一样。
期望孩子们从小能够耳濡目染,至少这片土地上长大的人走出去了,别人问起的时候能够骄傲的向他们介绍这个很重要的颜色。
想来,这才是老一辈们愿意看到的,他们不希望自己记住一辈子的东西就这样被遗忘了。
当初在艰难的岁月里,在长途跋涉迁徙的路途中,支撑他们养育他们的,应该被后人记得。
只是记得,这或许已经是他们迫于无奈的最低要求了。
但是,只要有人还记得,那就不算枉费。记得还有这样一群人曾经在这片土地存在过,记得他们也曾辉煌过,也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