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个枭雄。 他能一统中原,横扫北境,靠的可不仅仅是谯沛武人的勇武,是颍川才俊的支持。 更不是仅仅凭着运气。 他本人的决策力、判断力、洞悉力、智谋、乃至于临阵应变能力…在当世无出其右。 如此一个人物,又是如此重要的襄樊,他岂会没有第二层部署? 没有防患于未然? 曹操早就想到,倘若襄樊的局势动荡到已经无法挽回? 那关羽当如何?他势必孤注一掷强攻襄樊。 他甚至想到了最坏的情况。 那就是他曹操无法第一时间回援。 这种情况下,如何保住襄樊,乃至于反败为胜,就是一个并不轻松的问题了。 而这,就要看曹操的部署。 曹操特地派遣五子良将之首的于禁在汝南屯兵,派高览(演绎中死在长坂坡,历史上并无记载,故以他尚在)在许昌驻军,更是在赴汉中时,暗中交付给张辽两封锦囊。 其中一封是孙权大举来犯时的应对。 内容唯独四个字——“贼至,乃发!” 也正因为这四个字,造就了张八百击穿孙十万的壮举。 至于另外一封信,就没有这般简练。 曹操列举出了三种情况。 其一是涨水期时,倘若襄樊局势有变。 那么张辽按兵不动,调于禁从汝南迅速的驰援襄樊。 其二是枯水期时,同样的假设,这次便是于禁按兵不动,由张辽迅速的从合肥赶至襄樊,坐镇襄樊,将合肥的统帅一职交同为五子良将的乐进。 其三是涨水期时,倘若襄樊局势有变,孙权同时大举来犯,曹操的部署是,张辽赴襄樊,于禁进合肥。 如此也能看出,曹操对于襄樊的看重程度。 而如今的局势,是第二种情况,前有张八百大破孙十万,后又枯水期来临,合肥的压力无疑骤减,这种时候孙权不可能组织兵马进犯。 当然,这种时候本该张辽率兵进攻濡须口。 涨水期、枯水期的变幻,往往标志着魏与吴攻守之势的转换。 事实上,张辽本打算进攻濡须口的。 可…谁曾想,突然曹仁晕厥,曹纯殒命的消息传来。 张辽当即做出决定,放弃进攻濡须口,静观其变。 而这也只是静观其变。 毕竟…曹仁晕厥,襄樊城内还有满宠,还有吕常,还有赵俨,还有牛金…再不济,江夏也还有那个“铁壁”文聘。 有他们在… 襄樊的局势稳如泰山,还不至于崩盘。 可…谁曾想,就在张辽收到第一封急件不久,第二封急件接踵而来。 ——文聘没了,满宠没了,牛金没了,吕常也没了。 ——诺大的襄樊,如今就剩下一个赵俨! 这又岂不是曹丞相所说的“襄樊局势有变”… 当即张辽就交接给乐进合肥的统兵之权,他本人则率一干亲卫赶夜路,到寿春。 水路无法行船,他们一行就驾马赶至襄阳,总算还不晚。 赵俨看到张辽,眼睛直接就怔住了,他难以置信。 前段时间还“八百破十万”、“威震天下”让那东吴小儿止啼的张文远竟出现在了襄阳。 更意外的是,张辽还带来了消息。 “夏侯大将军已经急召于禁将军、高览将军,曹彰公子…如今,他们已经齐聚许都,不日大军就会驰援襄樊。” 张辽的话像是本身就带着一股成竹在胸的气场。 宛若整个局势始终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云长傲气不可一世,势必乘胜进军,丞相一早就为他设下天罗地网,只等他抵达樊城,我等十面埋伏,势必生擒于他!” 这… 赵俨眼珠子一转,连忙问:“是樊城?不是襄阳么?” 呵呵… 张辽笑了,是浅笑。 他又一次展现出了一位卓越的统帅才有的大局观。 以及…那唯独是老乡,是挚友才会对关羽的了解。 “一条荆江将襄樊分割,襄阳在南,樊城在北,在云长看来,纵是攻下襄阳,还需取樊城,可若是攻下樊城,襄阳不攻自破!” 言及此处,张辽顿了一下,他语气笃定。“云长何等孤傲,他一定不会真攻襄阳,他势必会取樊城…会将军营驻扎在樊城与宛城之间,意欲断了襄樊一切的补给!” “如果是别人,绝不敢这般孤军深入,可如果是他,一定会这么做!” 最了解山西人的不一定是山西人,但一定是关羽的老乡。 张辽太了解关羽了。 事实上,历史上的关羽,哪怕是在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时。 他那关家军的驻军军寨,也从来不是在荆江以南,那靠近江陵的地区。 而是在荆江以北,在宛城与樊城之间。 当世之中,也唯独只有关羽会如此霸道,会如此不把曹魏放在眼里。 就算是十面埋伏。 或许在关羽的眼中,是他关羽一人,将这十面人统统给包围了,就差喊一句,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呼… 此刻的赵俨长长的吁出一口气,他感慨道。 “原来一切都在曹丞相的掌握之中。” “福祸相依…”张辽的语气一如既往的严肃与森然,“祸事,一旦用好了,也会变成大好事儿,此战,吾等势要擒住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