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后元三年,刘彻继位,大赦天下,普天同庆。远在陇西的容烁也在开赦之列,流放不到一年,他便又重新回到了都城长安。
当初若是和姐姐一起留在长安,容烁大约也难逃一死。因此流放对他来说,反而是一线生机。被皇上召进宫之前,姐姐就已为他谋算到了这一年之后的恩赦。
之所以还是选择回长安,除了祭拜姐姐的在天之灵,还因为他的心里一直牵挂着一个人,总想离得近些。
在平阳侯的那段时日,那人将他当作挚友般关怀备至,却从来没有要求过任何回报。这次流放归来,他原以为那人可能会因为怕受牵连而远离,没想到她毫不在意,依然对他真心相待。
就这样相处了多年,直到那人被天子看中,入宫成了宠妃。
那么美好的一个人,能被天子看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虽然心中稍有酸楚,但是容烁仍旧一如既往地选择留在了那人的身边。
“容弟弟,胎儿怎么样了?”卫子夫收起手腕,湿润的眼眸紧盯着容烁。
连日来,卫子夫因为担心刘彻的安危,寝食不安。她常常记起,刘彻临走前来看她的那一幕。想着想着,她的眼睛就止不住地湿润了。
刘彻为什么会冒险南下,卫青都跟她说了。自从进了宫,她甚至连前皇后的面都没有见过,她就离开了。原本这是一件好事,可谁知她走了,刘彻的心也跟着走了。就算明知自己怀着他的孩子,已经快生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为了她离宫而去。
那自己这么多年和他的情份算什么呢?一想到这些,卫子夫便心如刀割,苦涩万分。
“回娘娘的话,胎儿一切安好,请娘娘放心。”容烁收起脉枕,看向卫子夫,神情戚戚地答道。
“这胎儿到底是男是女?”卫子夫捉住他的手臂,紧张地问道。
怀孕初期,容烁曾欲告知卫子夫,她腹中怀着的是个小公主,不想却被她拒绝了。当时她说腹中的孩儿不论男女,这都是她的第一个孩子,她都会欣然接受。
然而如今快要临产,卫子夫忽然又关心起胎儿的性别来。
这番反常的举动,引起了容烁的注意。随着月份的增大,产妇可能会产生焦虑的情绪,进而引发郁症。因此,当时他选择了避而不答,只不住地安抚她胎儿很健康,一切都会很顺利。
但是今日卫子夫旧话重提,态度激动,让容烁不得不联想起近日京中的传言。其中,最让人惊骇的消息是,皇帝已在狩猎途中驾崩归天。
“娘娘,这孩子生来是千金之躯,将来定会福寿绵长。”容烁不敢再看卫子夫,垂眸隐晦地答道。他知道,这可能不是她希望得到的答案。
听到容烁的话,卫子夫双眸半阖,眼中的泪水滚落了下来,抓在他臂上的手也无力地垂了下去。
正如容烁所知,长安已传言四起,风声鹤唳。刘彻多日不临朝,低阶的臣子们得不到真实的消息,多数以为皇帝如以往一般外出狩猎不归。而接近权利中心的重臣们,心知天子极可能已带着严助南下应战,遇到了麻烦,却也不约而同地对此讳莫如深。
如今诺大的未央宫主位空悬,仅卫夫人和王夫人两位妃嫔居于偏殿。随着返程途中的严助第三封信的到来,长乐宫的气氛愈发凝重了起来。
信中,严助虽然提及刘彻可能出现在了东瓯,但是却非他本人亲眼所见。至于刘彻的实际情况如何,他更是一无所知。他唯一能提供的线索是,李广的小儿子李敢和陛下约定在长沙国会面,之后他们会一起返回长安。
到底是兴师动众寻找刘彻的下落,还是按兵不动等待李将军的好消息,对长乐宫来说,同样难以两全。
身处漩涡中心的王太后,心燎意急,一筹莫展。此时,她正跪坐在窦太主的身前,默默垂泪。
对于她而言,当然是希望不顾一切,尽快找到刘彻。哪怕只有一线希望,她也想死死抓住。如果她的儿子没了,那她以后的下场会和那些守在皇陵的太妃别无二致。
但是,窦太主却有更多的考虑。
刘彻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稳住当前的局势。不能因为刘彻一人,引起朝野的动乱,从而动摇大汉的百年基业。哪怕刘彻不保,不得不迎来新皇,只要权力能平稳过渡,也并非不可。
“那孩子还有几日出生?”窦太主轻蹙眉心,缓缓地问道。
“快了,不足半月就该生了。”见窦太主问起这事,王太后连忙应道,“那卫氏的肚子尖尖的,一看便是个乖孙儿。”
“哼。”窦太主一听便嗤之以鼻。
她原本并不想由着那卫氏生下胎儿,但是眼下事态有变,她也需要重新考虑这件事。不过王氏的回答倒让她记起,这王氏原也是个再醮之妇,同样是提不上台面的身份,一时便不愿再与之继续纠缠。
“事已至此,哀家也知道你的难处。但是,哀家还得以祖宗的基业为重,不可妄动。你也先回去吧,一切等孩子生下来再议。”说完,窦太主紧握着龙头拐杖,颤颤巍巍地起了身。
这话里的意思便是按兵不动了,那自己流落在外的宝贝儿子怎么办呢?王太后听了面色苍白,匆匆地膝行几步,在窦太主身后疾呼道,“太皇太后,您不能不管彻儿啊,他可是您的亲孙儿啊。”
一旁搀扶着窦太主的荷儿听了,连忙停下脚步,朝不远处的璇玑使了使眼色。
“太后娘娘,时辰不早了。殿下该就寝了,您请回吧。”璇玑立马会意,移步上前,挡在了痛哭流涕的王太后的面前。
目送窦太主头也不回地进了内室,王太后无望地抽泣了几声,也就停住了。
“去看哀家的乖孙儿。”出了寿安殿,王太后坐上步辇吩咐道,眼中闪过一道狠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