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携千秋> 第七十二章 会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二章 会晤(2 / 2)

不过是正值女帝亲政,总不能绕开,他才决定走些弯路罢了。没想到,赵宝琮的才智远超出他的想象,这一番话虽称不上真知灼见鞭辟入里,但能将西梁短板看得如此透彻,倒有了几分帝王架势。

“纵使官方不予行商,也拦不住民间自发贸易,与其让商贸不受控制,还不如由朝廷和官府掌控,还能多收一些税银。”商纪之一摊手,“在北齐,商贸税收占国家一年财政的半数以上,如今朝廷财政充沛,百姓富裕和乐,岂不是两全其美。”

赵宝琮听罢这话,脸上便浮现微妙的笑意,“北齐位于中原最北,气候苦寒水草缺乏,莫说是农桑,就连畜牧都难以为继,在宁朝还未分裂时便是年年需要接济的地方。后来是你们圣祖皇帝大修直道,开辟运河,使得举国纵横贯通,百姓得以互换有无,这才勉强立国。这数百年发展下来,你们的商业在四国间首屈一指,不仅国内兴盛,还打通了四国商路,不可不谓是绝境逢生,朕亦佩服你们圣祖皇帝的远见。”

一番夸赞后,赵宝琮话头一转,“但,西梁与北齐的国情不同,大梁七成国土都是农田,百姓尽数耕织,才能够自给自足。历代皇帝制定户籍,抑制搬迁,一代代的户田政策下来,如今才能留民于地,若此时大行商贾,无异于自毁根基。”

以前的赵宝琮也不明白,明明商贸能挣钱,为何历代皇帝还要抑制商业。直到林焕带她研读了西梁过去所有的户田政策以后,她才恍然大悟,一国行政便如量体裁衣一般,不能看着别人的好便一昧往自己的身上套。北齐商贸兴盛是百年来的地理与历史决定的,加之出了圣祖皇帝这么个明君,天时地利人和综合起来才有了北齐如今的面貌。而西梁国情与北齐截然不同,西梁没有发展贸易的根基,多数地方交通也很闭塞,若僵硬推行商贸,非但不能扩充财政,反而会使民心浮动,动摇农桑根本。

故而商纪之在提出商业二字后,赵宝琮便觉得没有继续说下去的必要了。如果商纪之夸下海口之前甚至不肯多看一眼西梁的国情,纸上谈兵,那么说再多都是浪费时间。

“商业不合理,难道走私就合理吗?”商纪之突然反问一句。

“你说什么?”赵宝琮眉头一皱。

“如果百姓有商贸的需求,而朝廷不予允许,那他们就会自己想办法。”商纪之依然显得从容,仿佛有足够的理由能够说服赵宝琮,“北部临海的盈州,渔民常年从海上走私象牙,再制成各种雕刻卖给世家贵族。我方才进入这间书房,便瞧见了不少牙雕陈设,大概是下臣进贡来的,然而,西梁并没有象群生活,陛下难道从来都不好奇,这些象牙是从哪里来的吗?”

赵宝琮眸中闪过一丝幽暗的光,转瞬即逝,便让她的眼神显得阴鸷。她的眼神从书房中摆着牙雕物什上一一扫过,最终落在商纪之脸上,许久,才吐出两个字,“继续。”

“西梁出产一种紫暖玉,质地柔润光泽葳蕤,是南唐贵族趋之若鹜的珍品。”商纪之从腰间解下一块玉佩,放在手心中示以赵宝琮,正是镂空刻成仙鹤的紫暖玉,“西梁没有流通紫暖玉的官方渠道,而南唐皇室贵戚又十分喜爱这种饰品,于是紫暖玉在南唐便卖出了比黄金更贵的价格。纵使如此,也是有价无市,南唐存有的紫暖玉几乎全部为皇室所有,朝臣贵族都无从获取。我这一块,还是归国前南唐皇帝以国礼相赠,珍贵非常。”

“此物在西梁,不过是个无人问津的小玩意罢了。”赵宝琮随意看了一眼,不屑道,“先帝严禁奢侈,更忌民间以赏玩珠宝玉器为风尚,故而几座紫暖玉矿都不予开采,以为警诫。”

“是了,所以紫暖玉的价格在南唐被哄抬得越来越高,几乎成了暴利。”商纪之一笑,收回玉佩,“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如此暴利面前,先帝禁令也是摇摇欲坠。西梁的紫暖玉大致集中在淳州和涑州二地,这两州的百姓有七成人都在私自开矿,将开发出的紫暖玉原石卖到当地的北齐商队手里,再由商队走私卖到南唐。这一串链条虽然繁琐,但每一环节的利润都十分可观,当地官员大概也是心知肚明,不过嘛······只要那些矿民稍一打点,也就睁只眼闭只眼糊弄过去了。”

赵宝琮的脸色肉眼可见地黑了。她对于北齐本来就没有什么好印象,而今这些商队居然还干起了走私的勾当,她心中咬牙切齿,半天才说了一句,“寡廉鲜耻。”

商纪之笑得春风得意,并不以北齐商队的这些小九九为耻。赵宝琮从他的笑容中清晰察觉了他的意思——禁令又如何,律法又如何,在利益面前,一切都会动摇。

而西梁由于常年不重商业,在此方面的律法也不完善,对于这种走私的商队该如何处置,还真没有个办法。

“当年齐梁一战,尽管北齐败了,但西梁也是惨胜,两国订立盟约,西梁允许北齐商队开展贸易,北齐商队会向西梁交纳比其余两国更高的商税。”商纪之娓娓道来,气度从容,如同进行一场谈判,“可见你们先帝当时就明白,开放贸易是大势所趋,挡不住的,只不过不能陡然全部放开,而徐徐图之罢了。尤其是紫暖玉这样的走私货物,与其将利润留给那些矿民,为何不留给朝廷?一旦紫暖玉贸易合法合理,矿民和商队便必须向朝廷交纳开采税和利润税,那将是一笔十分可观的财政收入。远的不说,就眼前而言,苍澜河即将进入汛期,再不准备钱银,到那时,朝廷该用什么去赈灾和安置?”

商纪之非但不是纸上谈兵,甚至对西梁的现状十分了解。赵宝琮不得不承认,商纪之的话戳中了她心中的痛处,抛开别的不说,光是苍澜河入汛这一件事便让她头痛许久,如果现在还不备好赈灾的粮食与银两,那时民怨沸腾,足以让她的帝位岌岌可危。

而紫暖玉这样暴利的商品,又如何让她不眼馋心动?与其让北齐商队挣了那些南唐贵族的钱,还不如让她来挣,财政也不至于这般捉襟见肘。只是······

赵宝琮意味深长地一笑,“能做的生意不少,你好像,格外对紫暖玉感兴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