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魏广德和诸大绶、陶大临还有金达,就在陈瑾等人的带领下在翰林院里转了一圈。 确实如他们所言,不少学士的公房都是大门紧闭着,他们都去其他衙门上值去了,也就是编修、检讨一类低级官员,还有五经博士、典籍、侍书、待诏这些不入流小官在值。 晚上放衙后, 魏广德从翰林院出来,又和下午认识的翰林院官员一起赴宴。 京城饮食行业的繁华,很大程度上也是因此带来的,官员直接的应酬活动极多,之前魏广德就又发现,官员下值放衙后常三三两两外出找个酒馆吃喝, 谈些私事公事, 反倒是在衙门里说的不多。 这顿饭也算是翰林院的接风宴了,都是在翰林院领俸禄的官员都有参加,倒是很热闹。 京城有严格的夜禁制度,酒宴也是早早的就结束,就算如此,魏广德回到九江会馆的时候,已经是华灯初上,一路上稍微过了一点时辰,还好已经进了坊市才没有被拦在外面、 回到会馆的时候,劳堪等人都已经回来了,他们还看着时间,怎么魏广德这么晚了都没回来,担心他被夜禁拦住。 四个进士今天都是第一天去衙门,魏广德和张科都是独自一人前往, 劳堪和夏可范还算有伴,于是几个人又说了说在衙门里的情况。 回到自己屋里,魏广德叫来张吉, “你明天抽空再去牙行问问,买家是否愿意降价。” “老爷,要不咱们问问其他宅子吧, 南熏坊那宅子位置好,买家把价也咬得死,怕是不容易降下来。” 张吉苦着脸说道,他都跑了好几次了,一点效果也没有。 “下次过去你再争取下,不行就答应了,那院子少爷要了。” 这次吃饭的地方在内城,魏广德也才知道他们这些翰林院的官儿,大多都在内城居住,只有少数是自己的宅子,大多都是租住的房子。 不过魏广德可不想租房子住,这可是京城的房子啊,后世想买都买不到,外地户口限购,现在倒是没这要求,魏广德打算还是在京城把宅子买下来,就算以后外放, 大不了再挂出去或者租出去。 那院子价格虽然贵,可确实有贵的道理,不过魏广德看重的还是位置。 接下来魏广德就要考虑上午听到的那个事儿了,由不得他不认真对待,此事稍有差池怕就是大祸临头,魏广德可不想死的不明不白。 不过到这个时候,魏广德的短板也出来了,他搞不清楚大明朝对外贸易是怎么会事儿。 以前在南方,他很清楚海贸就一直没断过,大部分商人都在做着和海贸有关的生意,赚钱。 但是在官面上又是什么情况,魏广德还真不知道。 算了,不想了,明天去翰林院上值,就先找找资料查查,看看现在大明的海贸是怎么做的,能引来这么大的倭乱,真不知道那些沿海官府到底干了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魏广德就赶到翰林院上值,在大门口点卯册上签好名字就走了进去。 魏广德先回自己的公房坐了会儿,书吏芦布送来茶水。 没坐太久,魏广德就去了翰林院的藏书阁,找到关于海贸的资料。 前朝和建国之初的资料他查的并不多,而是主要查找从弘治朝到现在关于市舶司的记载,特别是朝廷对市舶司下达的旨意。 在藏书阁忙活了半天,资料太多了,还好看守藏书阁的书吏帮忙也只找到最近三十年的资料文献。 好在翰林院做的就是这个,朝廷所有对外的诏旨、奏疏等在翰林院都有收藏,毕竟要修史,缺这些可做不好。 让书吏把找到的资料送到自己公房,现在魏广德还没安排,正好有空余时间做这些事儿。 至于他上值第二天就把藏书阁闹得天翻地覆,其他人怎么看,他也管不得了,先把会试卷子留下的隐患消弭了再说。 不过这一查资料到是把魏广德看愣了,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 之前,魏广德一直以为倭寇就是贪图财货才跑到大明沿海进行抢掠,这其实也是内地卫所大多数的看法。 毕竟是海盗,不是为了财谁会做刀口舔血的生意。 可现在魏广德看到的情况有点超乎自己的想象,大明朝的海贸这块和后世差距有点大了。 明初,太祖确实有明令片板不许入海,只是在后来大明朝和周边藩属国有了来往,不管是大明派人宣谕还是各国使团来到大明朝拜所需耗费也是极大,所以大多会带上本地商品进行贸易。 古代的出行成本很高,这个魏广德很理解。 好吧,由此才拉开了大明朝和外洋之间的贸易。 其实,准确说应该是恢复了海贸,毕竟在大明之前华夏产品就已经大踏步走出国门远销海外。 大明朝廷设立的“市舶司”其实本质上就是为了服务于这种朝贡性质的贸易而建立起来,魏广德分析了下,市舶司的职权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掌朝贡之事,有点鸿胪寺的味道;二是禁止私人做海外贸易;三则是掌控外国朝贡使节随朝贡带来的贸易货物的征榷与贸易事宜。 之所以市舶司要管朝贡,魏广德想来应该是这个时候来大明的外国使节都是以坐船为主,大明对外通商有严格规定。 市舶司设有三处,分别是广州市舶司,泉州市舶司和宁波市舶司。 广州市舶司专为占城﹑暹罗﹑满剌加﹑真腊等东南亚诸国朝贡而设;泉州市舶司专为琉球朝贡而设;宁波原本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不过在这里的市舶司却成为了专为日本朝贡而设。 之后的事情,魏广德也没去管,文献资料他都没找,直接翻最近几十年的变化,然后他就看到了嘉靖二年宁波争贡事件的奏折及之后嘉靖皇帝罢革提督市舶司镇守太监的旨意。 虽然不清楚具体原因,但是魏广德也能想到,市舶司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