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沈炼大人已经被奸贼害死,他最小的儿子随母被发配要云州,那可是边境,此去九死一生。 就剩下沈大公子一根独苗了,要是再被害,那沈大人可就绝后了。 我听家人和乡亲们说过,这沈大人是个大好人,经常因为官差横征暴敛为乡亲们出头,为乡亲们的事得罪了贪官污吏,那些人都恨死他了,沈公子进了保安州肯定会命不长久的。 请大人出手救救他吧,给沈大人留条血脉。” 说道这里,那家丁已经跪下向魏广德磕头。 “起来,你磕什么头。” 魏广德看到那家丁的作态心中就有些不悦,这些事有你说话的份儿吗? “大人,我是带乡亲们给你磕头的,之前我也不知道这个沈大人,可我爹娘还有邻居都说沈大人是好人,大大的忠良,请大人一定救救沈公子啊,大人......” 那家丁依旧跪在那里不顾自说着,情绪显得很激动。 “沈大人的死,朝廷已经注意到了,有些话本不该给你说的。” 魏广德说道这里稍微有点犹豫,不过还是接着道:“这些都是奸臣的罪证,他们早晚都会有报应的。 正义只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那些人,早晚会为他们今天所做的那些恶付出代价的,民间不也有那句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吗?” 魏广德依旧不想插手,因为他完全没有理由插手此事,要是在蓟镇还可以管管,毕竟在职责范围内了,可这事儿发生在宣府。 多长时间,自己病好了? 还千里迢迢跑到宣府来插手地方政务,唐顺之那边会怎么参自己一本? 想到这里,魏广德更坚定了不能管沈家之事的打算,绝对不能碰,即便沈襄因此真的遭遇不测,将来替他报仇就好了。 正义只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可人都没了,就算有报应也救不了人啊,这是直接让忠良绝种啊大人,你不能这么做.....” 看那家丁越来越不像话,董一元派过来的家丁队长在一边就感觉到不妙,特别是看到魏广德的脸色已经越来越不好,连忙一摆手,后面上来两个家丁就把那人架起来要带出屋去。 那家丁一边挣扎一边苦求道:“求大人救救沈公子吧,他家人都要被奸臣杀绝了,求大......” 董一元的家丁自然都是身强力壮的,可是这会儿在两个同伴强行拖拽下却也挣扎不开。 毕竟从永宁到保安,呆了没两天就又积极赶回来,身体也是有些吃不消,即便是习惯长期征战的老兵身体上也会受到些许影响,自然反抗不了两个养精蓄锐多日的同伴了。 家丁被强行架到隔壁屋子,家丁队长只是冲着魏广德不好意思的抱抱拳就跟着出去了。 魏广德起身在屋子里来回走了几步。 虽然打定主意不干涉此事,可这会儿人被拖走,魏广德却感觉心里堵的慌。 “正义只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这句话,在后世也很流行,毕竟不管哪个时代都会有不平之事。 现在是大明朝,信息传递不畅,所以发生的一些事儿只会在小地方上传播,要大范围传开却是很难的。 除非是被官员听闻后鸣不平上奏章参奏此事,在皇帝批复以后刊入邸报,才会快速在全国范围内传开,不过这时候也和事情发生的时间相差甚远。 那段话,在这个时代说出来,似乎倒是贴切。 毕竟时代有时代的特点,有些事儿是不能强求的。 可是到了后世,魏广德依稀记得网上看到过一种观点,那就是迟到的正义其实不是正义。 正义,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正义,不是迟到的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 这是那篇文章的核心,当因为一件冤假错案被纠正后,不少人都会因此弹冠相庆,说出那么一段话来。 不过文章却解释了,“正义不会迟到”的本意并不是事后纠正,而是纯字面意思,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因为正义是不会迟到的。 打个比方,当一个人含冤入狱20年后被宣布无罪时,那不是20年前的正义来的迟了,而是20年后的正义来的准时。 这才是这段话的正确理解,因为说出这话的好像是个美国大法官,所以在翻译的时候,似乎被包装误导了。 其实这句似乎充满正能量的话原意本不是赞美迟到的正义,而是对迟到正义的一种批判,在谴责20年前制造冤狱的人践踏人间正义。 正如某些影视片中一样,警察们面对嚣张的犯罪分子,因为证据不足无法将之绳之以法,只能用“正义永远不会缺席”来劝告犯罪分子和安慰自己。 又或者像某些影视剧一样,伪善的坏人粉饰太平,坏事做进却享尽荣华富贵,最终因为一朝失手被抓,正义人士们也会高呼“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来一舒心中痛快之意。 误读者们断章取义,完全推翻了原本的思想,反而对迟到的正义持赞扬的态度,究竟是无心还是有意? 想到这里,魏广德不由得悚然而惊,先前自己随口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当时,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态? 京城那边并不知道宣府这里发生的事儿,魏广德敢肯定,或许在沈炼死后,陆炳也已经不怎么关心沈炼家人的事儿了,或许在他看来人都死了,生前的恩怨就该翻篇了,或许他本就是漠不关心。 活着的沈炼,凭借其才或许会吸引陆炳的关注,可人不在了,也就没有意义了。 可是现在自己知道了,又该怎么做呢? 是让正义迟到,亦如民间崇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或者“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这一类的说辞,还是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