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船逃了出来。 可是首次到了这茫茫大海上,张琏就后悔了。 以前他也听说过大海的恐怖,即便是面对风平浪静的场面,按照那些船民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狂风大作,几丈高的海浪就扑过来,直接就把这些福船直接打翻了。 船民给他们找来的海船就是福船,虽然大明朝廷明面上禁海,可实际上沿海不少士绅家族都在做海商的生意,都或多或少隐藏了一些海船。 只不过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要找到他们却是千难万难。 亏得有船民带路,他们才能在短时间内凑足船只。 和林朝曦分开的时候,他手下还只有千余人,逃窜过程中沿路又收拢了一些手下,也才堪堪二千来人。 这可都是保命的本钱,他当然不想随意放弃,只能全部带上。 在大海上,那可是全凭实力说话的地方。 之所以想到出海避难,这还是当初挑选亲兵的时候,他从船民中选出几个身强力壮的汉子。 穷途末路之际,看到他们,他才能想到夺船出海的念头。 大明虽大,可已经没有了给他安身立命的地方,留下来只有死路一条。 好死不如赖活着,他张琏还想要东山再起。 眼下是大势已去,先避其锋芒苟且偷安才是正途。 张琏不是瞎逞英雄的人,能在这时代建国的,也不会是没有城府之人。 审时度势之下,张琏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只是好不甘,好不舍。 终究是故土难离,他这几天都会来到这个小山上,眺望远方的故土,那里是大明,是生他养他的地方。 这时代,虽然航海技术发展很快,大明的船只也可以从福建直入倭国或者下南洋,可大多还是需要沿途就近靠港,补充澹水和食物,若是要一路远航,那就只能每条船只少装人和货物,多带补给品,这还要靠天老爷保佑,不遇到大风浪。 进入大海后,虽然让张琏一时有了天大地大任我遨游的感觉,可船不靠岸终究不安。 问了身边曾是船民的话,选择先来东番岛,补充一些航海物资,再选择下一步的去向。 东番岛,其实就是后世的台湾岛,此时岛上荒芜,只有土人和少量对岸的汉人或逃罪,或躲避赋役或战火来此居住,讨生活。 在明朝的官方记载里,这个大岛是叫鸡笼山,或称东番。 虽然距离大明的福建行省不远,可是大明建国后并没有派出兵马占据这里。 在朱元章的意识里,他只收复元朝的土地就足够了,而距离福建迟尺的台湾岛,因为元朝时期就没有在这里设置官府进行管辖的缘故,所以大明也没有将这里视为领土,只是按照元朝时期的体制,在澎湖列岛设置了巡检司,控制台湾海峡。 】 对一些不懂海洋的明人来说,不少人还以为这里就是琉球国。 在明朝和琉球国确认宗属关系后,东番岛才被确认不属于琉球国,因而在明朝的官方记载中就有了大琉球国和小琉球国的区别,大琉球国自然就是琉球群岛,而小琉球国就是东番岛,也就是台湾。 而在洪武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章列出的十五个“不征之国”中,朱元章就将朝鲜国、日本国、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国、真腊国、暹罗国、占城国、苏门答剌、西洋国、爪洼国、湓亨国、白花国、三弗齐国、渤泥国列为其中,告戒后世子孙不得恣意征讨。.. 不过,对于在海上讨生活的人来说,自然知道这所谓的小琉球国是个什么东西,这里就是一些土着人的部落,哪来儿什么国王,在这里根本就没有形成什么国家。 张琏虽然找来不少出过海的船民,了解到这里的真实情况,可也不敢在这里久留。 在他看来,一旦自己行踪暴露,就两地之间的距离,说不准一觉醒来就发现明廷的大军已经来到这里。 所以东番岛虽然好,却不是他可以久留之地,只能是作为临时驻地。 这次抢来的海船,因为时不时还要使用的缘故,所以船上倒是备有不少食物,只是他这次带出来的人太多了,两千来人,所以根本不够他们的使用,而且在出海前,他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去处。 “参见国主。” 就在这时,两个壮汉已经走到了他身边,向他行礼道。 “今日收获如何?” 张琏看着这两个亲兵队长,开口问道。 “禀国主,最近半个多月,这周边大大小小十来个土族都被我们扫荡了一遍,吃的应该勉强够用两个月的了。” 其中一个壮汉答道。 “我们抓住一些俘虏问过了,附近再没有更大的部族,要找就要去更远处的高山里找,不过路途遥远不说,还山岭陡峭,非常不好攻打。” 另一人也说道。 现在,曾经跟在张琏身旁的首领们,萧晚、罗袍、林朝曦等都不是被明廷抓住就是战死,张琏也只能依靠一直在自己身边的那些亲兵队长了。 更可况到了现在的地步,他也不敢相信那些投靠过来的头领,担心他们生出异心,把自己绑了送给明廷,好换取自己的富贵。 “既然如此,那就算了。” 张琏也知道,现在手下人因为逃到这里以后,士气低落没有恢复,若是贸然攻打远方的大部族,就算打赢了,可要是伤亡过重,说不定就会闹出事儿来。 回头,又看向东方,嘴里悠悠说道:“上次商量的事儿,你们考虑的如何?” “国主,去东面的倭国,我觉得还是不妥,不如按田二壮的意思,南下,那里都是一些小国,能够轻松打下一块地方来让弟兄们休养生息。” 依旧是那个壮汉先开口说道。 “二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