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最负盛名的当数相国寺,传说本是旧朝荒废的佛寺,南丽平定后定都于此,重建相国寺三重门,门楼雄伟,上有太宗皇帝亲笔题额金字。
我们并没有在须臾之间真的来到中都,只是身处王淳媛记忆中的一个片段,这段记忆发生的时间尚在前朝,战争还没有开始,中都一派祥和,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盛极一时。
这宏大的场面来自王淳媛的记忆,她那时大约年岁尚小,视角是斜向上仰着的,因而看到的景象透露着一丝诡异:牌楼下窄上宽,罗汉像的头格外的小,脚却巨大无比,彩衣游人来来往往,皆是身形高大、面孔模糊,只能靠是否带着面纱或者幕篱判断男女。
一声锐耳的尖叫猛然响起,打断了我的思考——横停在路中间、装饰华丽的马车前,马夫勒紧了缰绳,皮毛棕亮的骏马高高扬起马蹄,复重重落于地上,带起一阵灰。
四周的行人却熟视无睹,彩色的春衣如同一道道行走的斑斓色块,在马车的周围移动。
王淳媛没有超凡的记忆力,能再现的只是一个类似的场景,除了她记住的核心事件以外,其他景象都只是潜意识的延伸,必然多有不合理之处。
看来是那儿了。
挂着灯笼的马车里有人在说话,随行侍女踮起脚听着,来回了几句,露出一副无奈的神情。她打起子帘子,从车厢里抱下来个幼小的、白净得像只团子的小公子。
我抱着王淳媛走过去,站在路边围观,面孔模糊的行人从我们侧面穿过,只是身形一滞,仿佛穿越了一堵无形的墙。
我终于看清了马车当街停下来的原因——它差点撞上一个人。
其实应该是两个。
气定神闲站在马车的正前方的那人怀里,还抱了个戴着幕篱、穿红色裙子的孩子,一个掩面,一个逆光,我都看不清他们的样貌。
白团子一样的小公子挣脱侍女的手,走到他们面前,端端正正行了礼,给他们道歉:“方才是我不对,让二位受惊了,我给二位赔礼道歉。”
戴幕篱的孩子揪着大人的衣襟,犹豫了一下,还是示意人把她放下来。她微微屈膝,稚嫩的声音自白纱下传出,“无碍,公子下次小心便是。”
直到马蹄声渐远,藏在幕篱下的孩子还呆呆地望着长街的尽头。
身后的人拍了拍她的头,轻笑道:“怎么看傻了?看上那家的公子哥了?是长得还行,可是女孩子没必要总把心思放在男人身上,世上还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都比男人有意思多了。”
孩子呆愣几秒,突然在怀里一阵摸索,掏出个油纸包打开检查——里面的糕点已经碎成渣了。
她捧着碎得不能再碎的点心,又愣了半晌,猛地发出一声嘹亮的哀嚎。
身后的人却乐不可支。
我大致能够确定了,戴幕篱的红裙女孩就是王淳媛,而旁边这位幸灾乐祸的,应当就是她口中的“先生”。
前朝礼教森严,女子出门必须掩面,不得教外人看见真容,深宅大院锁住女子一生的事情比比皆是……新帝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废除前朝种种不符情理的规定,立明德院、崇文馆,允许女子入仕。
改朝换代的时候我尚在忘川府,偶尔听到几句新来的亡魂讲讲上面的情况,听他们说,新皇后从前就是老太后身边的女官,在五王之乱时冒死从宫里递出了极为重要的情报,胆识让人佩服。
眼下帝后一起执政,上有表率,民间自有应召,新政推行一帆风顺。
我收回思绪,把注意力放在这段继续进行的记忆片段当中。
先生把油纸包从王淳媛的手上拿走,随手扔进街边一户人家门口放的渣斗里,“二小姐莫看了,再看几百眼,点心也是拼不回去的。”
王淳媛又是一声哀嚎:“荣福斋新出的样式,我们可是排了足足半个时辰才买到的!就这么没了……没了!”
先生笑得更大声了,他努力了几次,终于收敛了一点嘴角,做好表情管理,让自己看上去没有那么的幸灾乐祸。
他伸出手,把王淳媛抱起来,稍微抬起一点幕篱的边,这样她的下巴可以靠在他的肩上,也不会遮挡视线。
一边走,他一边低声言语,柔声安慰小姑娘:“新样式会卖一整季,下次我们再来买。”
“我不能出门太多次。”王淳媛提溜了下鼻子,“他们会在背后说父亲的坏话,说什么‘教女无方’……我已经很小心了!”
先生道:“是他们要求太多。”
“嗯……”
先生的手一下一下轻拍着王淳媛的后背,安抚着她的情绪,“以后你还会听到很多类似的话,这不是因为你真的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只有不断强调你的错误,才显得他们是对的。不要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做自己就好了。”
他侧过头,低声道:“二小姐还有别的话想说?”
王淳媛只是短暂地犹豫了一下,“刚刚在大殿中,你并没有跪拜。”
“我不拜佛。”
“你不信佛?不对,那你为何方才也抽了观音灵签?”
先生笑笑,轻轻着摇头:“这个说来复杂,是家里的规矩,二小姐还是别听了。”
这便是不让继续问下去的意思了。
王淳媛思索了一下,转而问道:“在相国寺里,我看到一位小师父背了把剑……出家人也可以碰刀剑吗?”
“佛祖不许人滥杀无辜,但若为自保,未尝不可佩剑。”
“你也会使吗?”王淳媛脖子,眼眸亮晶晶的。
从她的角度是看不清先生脸上的表情的,只是过了很久,才有一声闷闷的“嗯”从前方传来。
“师从何人何派?”王淳媛一下来了兴致,“可是寒山剑门?你曾说过,你来中都之前去过洛阳!”
身旁的人只是摇头。
王淳媛等待许久,只听得一句似有若无的答复。
“那位释吉师父……因剑入空门,这是他一生心结,缘起于此,所修之道,自然也基于此。”
年幼的孩子听不懂这话语中的深意,把头埋回先生的肩上,闷声道:“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