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尖芽,有一些还舒展出了心形的叶片,叶子正面是绿色背面是红色,还带有一股莫名熟悉的腥味。
这次,林小玉学聪明了,没有去拔,而是喊表姑过来看是什么。
表姑松了一口气说:“哦,这个呀。咱们这叫猪鼻孔,上面的嫩芽嫩叶可以凉拌着吃,也可以腌成咸菜拌面,还有些人喜欢连根茎一起挖回去,晒干了泡水或者炖汤。不过,我听说县城里的人好像给它起了另一个名,好像、好像叫什么折耳根。”
原来是现代火遍大江南北的折耳根呀,林小玉了然。不过,常言道“众口难调”,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折耳根。毕竟,折耳根又不是钞票,人见人爱。
有些人觉得折耳根脆能爽口,芬芳异常,是越嚼越香,爱得不得了;而有些人则觉得它腥味刺鼻,闻上一口便恶心想吐,更别提品尝,唯恐避之不及。而林小玉刚好是前者,前世第一次尝到折耳根的滋味,便为之深深着迷。
如今,有这么一大片新鲜的野生折耳根就在她面前,她又怎么能够错过呢?
说干就干,她拿起一把趁手的工具就开挖。不把这一片折耳根挖光,她是绝不会罢休的。
表姑被她突然打了鸡血的样子吓了一跳。不过见她不在霍霍毒菌子,也就没说什么,只是嘱咐了她不要跑远,便去不远处接着捡菌子了。
约莫一个时辰后,表姑转了一圈回来,林小玉还蹲在那儿挖折耳根,便过去帮她一起挖
不多会儿,其他人也估摸着时间回来了。其中,二婶:“小玉、秀云,时候不早了,该下山了。”
下山的路上,一行人依然有说有笑,只不过其他人说的是捡到了什么菌子,或者是可惜没有捡到见手青、扫把菌等,只有林小玉一心牵挂剩下没挖的折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