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 骆粥喃喃出声道,倒不是为了长街上那一千八坦然赴死之士可惜,怜悯自己的敌人可从来都不是一个好习惯。 目光落到孤独前辈的手中,那原本就已经腐朽破败不堪的木剑再也承受不住如汪洋大海般的剑意,在第二道剑气落下后便化为齑粉被大风吹散。 说来那柄木剑本就是独孤前辈数十年前随手折木制成,隐居于深谷之中一直没有出剑的机会,这才遗存至今。 可惜的是前辈又少了几分念想。 长亭前, 独孤前辈孑然一身, 长街对面的高楼上, 那手持金刚杖的老和尚惊疑不定的望着那手中空落落的剑客,方才那两剑落下,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眼前这名剑客远远不是三品剑修的实力。 可没了剑的剑修还能算是剑修吗? 老和尚眼中带着狐疑。 他没有和三品之上的剑修交过手,也不知道独孤求败的跟脚,更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大离江湖出过这么一位二品的剑仙。 可,老和尚很清楚, 于天底下绝大多数剑修而言,若是手中没了剑,又或者说握着的不是心意相通的佩剑,实力骤减三四分也是毫不奇怪的,如若不然天底下为何那么多人去追求那些神兵利器? 何况, 他方才已经接连出了两剑, 二品的修士,换命一千八百余虽说不至于力竭,可少说也能耗去三四分的气血,如此算下,想来眼前这二品的剑客,不过余下两三分的实力。 而自己已经登顶三品二十余年,甚至隐隐已经摸到了那二品的门槛,两者之间算起来不过一线之差。 可那一线之差到底有多远? 下一剑落下自己会不会死? 老和尚看着远处的独孤求败有些踌躇,却也没有着急退走,其他那些伺机而动的江湖客虽然已经被那两剑吓破了胆色,可看着压阵的老和尚没有离开,也只得硬着头皮继续观望下去。 他谢家好歹也是和寺里结下了四五十万两银子的香火情份,若是什么都不做便走了,万一传了出去…… 只恐往后庙里没了香火,破落, 只恐菩萨雕塑没了金箔,责怪, 在佛门有,三戒,五戒,八戒,十戒等大大小小诸多清规戒律,寻常信徒遵循不过三戒,大多剃度的僧人也不过五戒,至于往后的八戒已是世间少有,能遵循如此多的清规戒律,心性自然也是异于常人,大多被世人冠以得道高僧之称。 至于十戒为何? 即为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粉,不歌舞观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事,不蓄金银财宝。 老和尚能以九戒为法号, 自然也有异于常人之处, 一甲子前,在那九戒和尚乞讨险些饿死之际,白马寺的方丈见他年幼苦寒,无依无靠便收留了下来,只是那时的白马寺不过是上京城内一座籍籍无名的小庙。 一间算上后院占地都不足半亩地的破落庙宇,寺内不过和尚四五个,泥塑的菩萨两三座,往来香客一二人…… 庙里多了一人, 其他和尚自然就少了一口吃食, 老方丈却只是默默讲自己的口粮匀了出来,并日日将他带在身侧研学佛法,意外的是,这捡来的小和尚竟是佛缘深厚。 那些晦涩难懂的经文竟是一点便通,或许是从小吃苦的缘故,心性更是异常坚韧,不过三年两载便熟读寺中藏书,老方丈见状心中难免多了几分高于常人的期待,以十戒为他剃度修行的法号。 可在庙里修行的日子依旧过得极苦,虽然这些年方丈带着这小和尚不辞辛劳日复一日到处念经,替人祈福,可寺庙前的香客依旧是寥寥无几。 原因也很简单, 泥菩萨过河尚且自身难保, 如何普度众生? 都说佛只渡有缘人,可世上大多有缘人,都只是兜里有缘,少了几分虔诚。 远远看着山上那泥泞的小道,破落的寺庙,满身补丁的和尚,早就没了登山上香的心思。 到了那老方丈临死的时候已经瘦得皮包骨头,庙里只余下两床薄被,和一个守在身旁小和尚,除此以外便再无他物。 弥留之际,那两座泥塑的菩萨也因年久失修轰然倒塌下来,烟尘散尽,气息已绝,可双目却始终没能合拢。 此后, 那小和尚便离开了寺庙, 十戒也暗自换成了九戒, 这余下最后一戒,不戒, 那小和尚倒也不负佛缘深厚之名,游历天下数十载,等到知天命的年纪回到上京之时,已入了三品,更是修得一身玄妙的佛法。 如今在看那白马寺已是高楼广厦,人潮如织,烧香拜佛之人络绎不绝,殿前的木箱中也装满了功德,那庙中原本泥塑的菩萨也添上了金箔做的新装。 九戒和尚则以方丈之名留在寺中一边替那些达官贵人排忧解难一边砥砺修行。 可已入樊笼, 又怎会知晓。 一戒破,则戒戒破的道理? 不然又何以至于,足足卡在了那三品登顶的档口二十余年之久,却始终不得迈入,更进一步。 …… 长亭中, 骆粥也注意到了长街对面的迟迟没有动手的老和尚,虽然不清楚他的过往,却也能看出他已有了退意。 但自己并不想放他走。 来都来了,总得把命留下吧? “前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