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鱼还有故事?” “还和康熙有关?” “在我的记忆里,康熙不是一直在微服私访嘛?” “岛主说说呗!” 直播间的观众们充满了好奇。 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听故事,而是增长知识。 对于一些需要写论文的观众来说,江南所说的故事有时候真的可以用得到。 江南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开口道: “传闻,在康熙年间,西省陆川来了个知县。” “此人名叫钟彪,由于体重超过了两百斤,不仅身高五尺,还长着金鱼眼和大嘴叉。” “乍一看,就跟蛤蟆似得。” “因此,百姓们在背地里称他为“钟蛤蟆”。” “钟蛤蟆有个老爹,叫做钟千阙。” “在朝廷里担任户部右侍郎,那可是朝廷的三品大员。” “钟蛤蟆仗着老爹的背景和诠释,来到陆川县作威作福,小日子过得比皇帝都要滋润。” “毕竟天高皇帝远,身为知县的他在那里就是最大的。” “他的话,一言九鼎,谁也不敢违背。” “谁敢不听,全部神不知鬼不觉的灭口。” “其实老百姓在背地里也很奇怪。” “因为陆川地处西省北部,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以钟蛤蟆的背景,完全可以去其他富饶之地,根本没必要来这个膏腴之地当官。” “后来百姓们渐渐才知道这家伙是个不折不扣的馋鬼,看到任何美味,都想要品尝。” “陆川这个地方虽然穷,但这里却有无数有名且美味的小吃。” “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闻名天下跳鱼!”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这家伙从小不学无术,啥也不会。” “如果将其安排在距离京城比较近的富饶之地,说不定两天就会闯祸,轻则罢掉官职,重则被砍脑袋。” “依靠家庭背景,将其安排在远离经常的地方,对他来说,也是一种保护。” “就算在这里惹是生非,由于路途遥远,皇帝爷也不知道。” “还可以关起门来自己当皇帝,岂不美哉?” “而跳鱼刚才大家也都知道,并看到过。” “此鱼皮滑无鳞,肉质鲜美。” “只不过或许是当时的百姓谣传,竟然觉得跳鱼与其它鱼类相比,就是长着两条能在岸上跳动的后腿。” “而陆川县的跳鱼平日都是栖身在深潭的潭底,很难将其捕获。” “当年康熙皇帝西省微服私访,西省的官员们就想让皇帝爷尝尝这道人间美味。” “可是当地的渔民连捕了十多天,别说长两条腿的成年跳鱼,就是一条鱼苗都没捕到。” “康熙皇帝由于没有吃到,回到皇宫一直念念不忘。” “久而久之, “钟蛤蟆之所以来到这里,除了自己嘴馋,想要品尝,还想将其献给朝廷,到时候只要康熙皇帝一高兴,他就发达了。” “因此,这种入水能游,出水会蹦的跳鱼对钟蛤蟆太有吸引力了。” 江南详细的介绍了一下这个故事的背景。 特别说明了这是传说中的故事,并非真实历史,因此并不会有什么历史依据,也避免了一些杠精“鸡蛋里挑骨头”。 说完,江南还看了眼直播间的公屏。 他发现弹幕寥寥无几。 并不是观众们不在听,而是在耐心等待故事的后续。 谁让江南只交代了一个悲剧,他们也没有什么好聊的。 接着,江南继续道: “来到陆川县两个月后,钟蛤蟆不仅成为了当地的知县,还是赫赫有名的恶霸。” “虽然是官,但他就跟土匪似得。” “不仅霸占别人的房屋、店铺和土地,还抢掠别人的财物、老婆等等,可谓是坏事做尽。” “每个人都想将其杀掉,可也仅仅只是想想。” “毕竟当时又不是宋朝,他们也不是什么梁山好汉,不仅不害怕官员,看哪个官员不顺眼,就可以随便杀掉。” “除了做了各种坏事,钟蛤蟆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目的。” “而他终于探听明白,在陆川,能够捕捉到跳鱼的只有一个叫做古顺子的渔民。” “原来在几个月前,一条雄跳鱼上岸,被狐狸抓住,古顺子正好碰到,在赶走狐狸后,这才有幸将其捉到,并为妻子做汤补了身子。” “这天,古顺子正在家里晾晒渔网,突然就接到钟蛤蟆的传唤。” “面对这种恶霸,古顺子哪敢怠慢,急忙和妻子宁小红打了声招呼,就直奔县衙而去。” “当时的宁小红已经身怀六甲,或许是女人的第六感,或许是心有灵犀,在目送丈夫离开后,她留在家里总是坐卧不安,总感觉要有坏事发生。” “果不其然,傍晚时分,两个如狼似虎的公差就把古顺子给押了回来。” “古顺子到家后,把钟蛤蟆命令自己捕捉跳鱼的事说了说。” “闻言,宁小红不由得大惊失色。” “虽然她经常待在家里,但也听丈夫说过跳鱼久居深潭,平日里根本见不到踪影,只有每隔三年的深秋,才上岸产卵一次。” “而如今还是早春,想捕捉跳鱼,简直比登天还难!” “古顺子看着面前心爱的妻子,说:“娘子,要不你还是赶快收拾东西离开这里,这钟蛤蟆可不是什么好鸟,若我抓不到,恐怕是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