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的流放。当时还是个少年的松卿,也随着父兄等人远去千里之外充军,后来父兄战死只剩他一人,所有人都想着外地苦寒,说不定一个不慎就命丧于此,他却凭着短短数年立下的战功,踩着血泪,名正言顺地一步步回到紫都。
那时城外兵临城下,城中兵马更是整兵待战,整个紫都人心惶惶,生怕稍有差池自己遭难。
我连夜出宫,请了老丞相他们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入宫相劝,以免父皇恐极之下,非要拉着众人鱼死网破不可,又策马闯了城外围军,不顾后果地独自来到松卿他们等人帐前,那些围军皆忌惮我帝姬身份不敢动手,可松卿周围的那些将帅文臣却不是这样的想法,若非他出声制止,恐怕我早已被押下去祭了旗。
我以城中百姓性命及大魏不可乱为由,求他们万不可下令攻城,不顾身份地跪在松卿面前,抓着他的手臂,仗得我与他那点幼时交情连连恳求,愿意抵命还得李氏一族清白,只求他们能稍退一步以免生灵涂炭。可最后还是迟了,松卿命人将我送回去,入了城闯了宫,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将那些证明李家清白的证据,一件件、一桩桩地朗声念出来,字字哀泣,句句冤悲,仿佛要将这冠冕堂皇的,端坐了宋家无数先皇的正殿生生压垮。
或许直到这时,父皇才发现,自己早已经不能用当年处理李家的办法,来对付这位李家儿郎。那年朝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父皇只得垂下头颅,委曲求全地一边打着自己的颜面,一边替李氏一族翻案,以求江山稳固,又亲封松卿为摄政王以作安抚,然而在所有人看来,这只能算当时没办法之下的权宜之计,他与父皇早就是水火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