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小,有个还用团扇遮面:“听说上次方公子为了醉花楼的女子一掷千金,还与东平伯家的三公子打了起来。”
有不知情的忙问:“真的?这方公子什么来头啊?”
那姑娘掩嘴低语:“他是吏部尚书邱大人的外甥。”
大家恍然,东平伯已经没落,只等东平伯一死,爵位也就到头了,哪比得上简在帝心的邱尚书。
宋青枝一面高兴自己抱了一条大腿,一面又担心待会儿被这位方公子看到。
方公子没见过他,但他身边万一跟着书肆的人呢?若是认出她来,事情就麻烦了。
所以宋青枝立马改变了策略,决定今天还是别去见那贾焕了,就当出来长长见识,顺便听听这些姑娘们八卦。
果然,她们这些人家里都有父兄参加这次会试,因此知道的消息比较多,宋青枝听到了不少消息。
只是聊着聊着,忽然有姑娘兴奋地说:“来了,来了……”
这声音一落,本还在八卦的姑娘们立即坐直了身体,端庄地看向道路尽头。
宋青枝顺着她们的目光看去,只见几十个气质绝伦的书生从林荫道上走来,上方榆钱随风扬起,飘飘洒洒散落在他们的头顶、肩上,有种飘逸出尘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什么时候美色都有极强的杀伤力。
姑娘们都看直了眼,有些腼腆的还拿团扇挡住脸,只露出两只水润好奇的眼睛。
宋青枝也随大流,跟旁边的映萱借了一把团扇挡住脸,这才向众学子望去。
因为离得比较远,看不清楚他们的脸,其中两人被众星捧月地围在中间,其一是个白衣男子,手里拿着一把装逼的折扇,姿态闲适风流,估摸着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方公子。
他旁边那人年纪要大一些,体态有点臃肿,应该就是那位巧合到家的贾焕。
普通,平凡,年纪大,外貌都跟她写的八九不离十。
宋青枝无语了,她是真没见过这个人,也是随便一编的。
旁边的姑娘证实了她的猜测:“方公子旁边穿青衣的就是贾公子,果然跟话本里的一模一样呢。”
“我觉得还是方公子更好看。”
另一个不服气:“方公子红颜知己满天下,还是贾公子这种历经磨难,仍旧不屈服命运的学子更令人钦佩。”
“我倒是觉得后面那个穿灰色圆领绣祥云的公子看起来更钟灵毓秀。”
“丽丽芳心大动了啊,快让你爹去榜下捉婿。”
“让你胡说,我撕烂你的嘴。”
……
少女们七嘴八舌,打打闹闹。
那边学子们也登上了停靠在岸边的一艘红色大船。
大船轻轻一荡,破开水面,掀起一圈圈迤逦的涟漪,然后悠悠地飘向远处,充满了诗意。
直到船只看不见了,姑娘们才意犹未尽地回过神。
知慕少艾,姑娘们看到这么多出众的学子难免心动,但又不好提,只能绕到相关的话题上,最后不可避免地提起最近热门的小册子。
“我的话本是大哥送的,大哥后来还派人特意再去买了一本,得亏去得早,现在井观书肆的珍藏版都买不到了。”
“我也有,放家里忘带来了,我觉得比《镜花缘》好看。”
“是啊,就是太短了,不到半天就看完了,贾幻高中后呢,怎么就没了呢,我还想看他衣锦还乡,打那些曾经欺负过他们母子的人的脸呢。”
……
看来哪个时代打脸逆袭都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
被人当面吹捧自己随意编造的瓜,宋青枝觉得有点囧。
旁边的映萱见她低着头有些不自在的样子,还以为她没看过这本小册子,融不进去她们的话题呢,于是将自己的小册子递给了宋青枝:“青枝,咱们一起看吧,我也很喜欢,想再看一遍。”
宋青枝尴尬得差点扣出三室一厅,又不好拒绝对方的好意,只能心不在焉地翻开本子,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然后拉着映萱说:“咱们去外面转转,透透气吧。”
映萱性子温和腼腆,也不习惯这样嘈杂的环境,便点了点头。
两人出去转了一圈,倒是没发生遇到落单书生这样狗血的事。
等她们回来时,姑娘们还在议论小册子,发散性的思维都能写一百本同人了。宋青枝这才切切实实地体会到她编的瓜是真的火了,如果出续集,销量翻番不是问题,书肆那边肯定也会给她提价。
如果想要蹭热度,那她得抓紧了。
思虑间,船已经开了回来,学子们陆陆续续从上面下来,但人却少了一半。
下船后,大家三三俩俩地道别离开。
宋向嘉带了两个友人过来接宋青枝她们:“二妹妹,三妹妹,回家了。”
宋青枝和宋宝枝连忙带着丫鬟出去。
宋向嘉则顺势介绍了一下他的两个友人。
他只说了名讳,没提二人的出身背景,但宋青枝看出来了,左侧那个叫赵极的年轻人应该是大夫人心目中的乘龙快婿。
只是他长相有点普通,个子不高,有点旁,笑起来时眼睛眯成一条缝,实在跟俊秀帅气沾不上边。宋宝枝应是不大满意,简单打过招呼后就拉着宋青枝的手不放,催促道:“大哥,五弟还等着我们回去呢。”
宋向嘉只好跟二人道了别,护送两个妹妹上了马车,离开了西山。
上了官道后,宋宝枝明显兴致不高,偏头倚在靠枕上不说话。
她不开口,宋青枝只得掀起帘子向宋向嘉打听了:“大哥,我看好多人没回来啊。”
宋向嘉解释道:“邱大人在西山有别院,方公子邀请大家去别院玩。”
若不是带了两个妹妹,他也去了。
宋青枝装作没听明白,又好奇地问:“我看见贾公子跟方公子走在一块儿,他们相谈甚欢的模样,大哥,他们都聊了什么啊?”
今天贾焕和方公子是最惹人瞩目的存在。因此宋向嘉也不觉得奇怪,笑道:“就随便聊聊,方公子非常欣赏贾公子的才学,两人相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