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坏了木盆,孟氏虽是不高兴,但看苏织儿劈柴做饭,拼命将功补过,也不好多说什么。
再加上苏织儿这脸好得快,马上就要拿到钱的欢喜就彻底盖过了这小小的不虞。
翌日一早,用完早食,苏织儿就提起背篓去河岸边挖野菜,如今天暖了,河边一茬茬地泛了绿,不消小半个时辰,便满了大半个背篓。
今日收获颇丰,挖完野菜,苏织儿却并未急着回顾家,反向牛三婶家而去。
牛家三婶正提着笤帚打扫院子,一抬头就见苏织儿笑着入内,“婶儿,我今日挖了好些野菜,有柳蒿,还有苦苣,这也吃不完,就给您拿来一些。”
说着,她解下背篓,抓了好几把新鲜的,尚且带着湿泥和露珠的野菜放进院中摆着的一个竹筐里。
牛三婶见状道:“哎呀,织儿,你每回都……这都教我不好意思了……”
“没事,婶儿待我好,我自得想着回报您,等天儿再热一些,就能进山采蕨菜和香椿了,还有刺老芽,到时若我采得多,也给您送来一些……”苏织儿背上竹篓,视线往对面的草屋瞥了一眼,旋即坦然道,“我再送些给对面那位大哥,昨儿他帮了我的忙,那婶儿我先走了。”
“诶,织儿……”
苏织儿才折身,就被牛三婶喊住了,她转头看去,便见牛三婶拧眉一副迟疑不决的样子,似乎想对她说什么,又不好开口。
“怎么了,婶儿?”
苏织儿故作不解,其实心下晓得她想说什么,不由得升起隐隐的期待,可末了,却只听牛三婶低声道了一句“谢谢你啊”。
听得这话,苏织儿眼眸中闪过一丝淡淡的失望,但仅仅只是失望,她理解牛三婶不好开口的理由。
毕竟,这日子谁都不好过,她不能强求旁人为了她而冒险深陷泥潭。
“没事,婶子客气了。”
她扯唇笑了笑,离开的步子却比方才沉重了些。才出了牛三婶家的门,就见一辆熟悉的牛车停在了那流人住的院子门口。
苏织儿站在那院子外头,伸长脖颈往里张望,正寻思着要不要进去时,便见韩四儿一如既往顶着那副烦躁的脸自里头出来。
“官爷。”
韩四儿听得这银铃般动听的嗓音,抬首看去,眼眸微亮,瞧见这么俏丽明媚一张面容,顿时心情都好了许多。
“是你啊,你的脸好了?”
“是,托官爷的福,好得差不多了。”苏织儿往草屋方向望了一眼,也不隐瞒,“昨日,住在这儿的这位大哥帮了民女,民女也没什么好报答的,今日掘了不少野菜,就想着送些过来给大哥尝尝。”
“帮你?”
韩四儿挑眉,差点以为自己听错,想起里头那位亘古不变的冷脸,只觉不可思议。
就那位,还会帮人呢!
平日话都懒得多说一句,最近为了他的事他可没少操心,三天两头往这山沟沟里跑。
就说上回送来那姑娘,好端端就给她跑了,只不过没跑成,人没到镇上就给抓住了,本想送回来,可那姑娘闹死闹活,割腕悬梁整了个遍,如今折腾得只剩半条命,实在没法就给送回了家。
为此,他们县太爷冲师爷发了好一通火,如今又在寻新的姑娘呢。
方才,他将此事同里头那位爷提了一嘴,那位爷态度一如既往的冷淡,韩四儿都怀疑上回那姑娘莫不是他有意放跑的。
你说再找个新的又有何用,若是又跑了,结果不还一样嘛。
毕竟,哪里能寻得一个真正心甘情愿的来照料个流人的。
见韩四儿不信,苏织儿道:“是真的,昨儿我去河边浣衣,装衣裳的盆摔坏了,是这位大哥将他装水的木桶借了我,我才能把衣裳带回去,他不过表面冷淡些,其实是个好人。”
韩四儿见她面色诚挚地说着这些话,蓦然将视线定在她身上,眸色颇有些意味深长起来。
但很快他便在心下摇了摇头。
这漂亮是漂亮,可惜是个寻常农女,大字不识,远远达不到县太爷的要求。
而且这么个没爹没娘的孤女,本就可怜,若再赔上一辈子伺候个流人,未免也太凄惨了些。
韩四儿闻言随口道了一句,“你愿意接近他便好,他一人也不易,平日还望你多与他说说话。”
苏织儿恭敬道:“官爷说的哪里话,都住在一个村里,自然会多帮衬些,您尽管放心便是。”
韩四儿点点头,旋即跨上牛车,扬鞭驱车而去。
他走后,苏织儿见草屋顶上的烟囱升起袅袅炊烟,便知那流人在做午食了。
屋门半掩着,她推门而入,果见男人站在土灶前,将小半碗粝米下到沸腾的锅里。
见那人要盖锅盖,她忙道了句“等等”,疾步入屋,凑近往那口大锅里瞅了一眼,秀眉微蹙,“这水放得着实有些少了,一会儿啊这饭定然硬得难以下咽。”
她边道,边自外头的水缸舀了三瓢水,倒进锅里。
男人也未阻止,只漠然不动,任凭她处置。
苏织儿添完水,示意男人盖上锅盖,才解下背篓,扬笑道:“昨日大哥你帮了我,我也没什么好答谢的,今儿掘了不少野菜,便给你送来些,还望你莫要嫌弃。”
见他只静静盯着她,视线从篓中的野菜转而落在她脸上,始终无动于衷,苏织儿尴尬地扯了扯唇角,问道:“大哥你这儿可有能装野菜的筐子……”
说着,她在外间灶房睃视了一圈,昨日来时,苏织儿只顾着救那快烧糊的菘菜,没顾得上仔细看,此时才发现这灶房实在脏乱得厉害。
角落里尘灰密布,散乱地堆积着不少柴禾枯木,还有一些锈迹斑斑,七零八落的农具;与内间仅一墙之隔的土灶被熏得乌漆麻黑,灶膛里积起的厚厚的灰一看就知很久没扒过了。
苏织儿收回视线,忍不住深深看了眼前的男人一眼。
听闻那些流人在获罪被押送来前,很多都出身于富贵人家,家中有给做饭的厨子,有伺候起居的奴仆,甚至自小到大连灶房都不曾踏进去过。
眼前这男人大抵也是如此,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