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将情况说了。最后问刘家梁愿不愿意摘些李子过来卖? 电话里,刘家梁相当惊喜的说道:“那肯定愿意啊!不过,小悠,你家那棵李子树也结得那么好,你们自己哪里吃得完?你确定你不卖吗?” 李悠道:“确定不卖。家梁叔,那你现在就摘些过来吧。摘个三百来斤吧。” “好好好,那我现在就摘。小悠,这事又要感谢你啊!” “家梁叔,你又客气了。” “哈哈哈!好,好。那不客气了。” 挂断电话后,李悠对客人们说道:“他现在就去摘,晚一点就会送过来。哦,对了,你们好多人就见过。就是上周六送石磨过来的家梁叔,刘家梁。” 魏平、刘旭、萧月、张芮儿等很多人都点头。 他们都还记得刘家梁。 其实,刚才李悠在电话里称呼对方为“家梁叔”的时候,他们就知道是上周六送石磨过来的那位叔了。 萧月道:“原来家梁叔家里也有李子树。只是老板,300斤够吗?会不会少了点?” 李悠道:“少了吗?” 萧月点头,“估计是少了。我自己就打算买十来斤,然后这么多人……” 张芮儿道:“我也打算买十来斤。” “我买个六七斤吧。” “我至少要二十斤。我家里人多,大家都喜欢吃。二十斤都吃不了几天。” “我要七八斤。” “……” 客人们纷纷报着自己要买的斤两。 李悠粗略一算,300斤的确是少了。 至少要600斤才够。 要摘够600斤,刘家梁那边只能全家总动员了。 不过这是好事。相信他们一家人都会非常高兴。 李悠再次拨通了刘家梁的电话,说300斤少了,要600斤。 电话里,刘家梁更是激动,连连表示没有问题,说他会尽快送过来。 李子的事情搞定了,那么接下来,就开始做豆腐吧。 李悠看大家都相当的跃跃欲试了,那就不耽误时间了。 听李悠说开始做豆腐了,客人们全都说好,一个个都非常期待。 “老板,那接下来该怎么做?”很多人都在问。 豆腐大家都很熟,经常都在吃,但关于做豆腐的具体过程,还真没有几个人知道。 现场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李悠道:“滤浆。” 这一次,李悠依然是做石膏豆腐。 所以,依然采用先滤浆,后煮浆的方式。 一般来说,做卤水豆腐是先煮浆,后滤浆。 因为这样可以更好的过滤出豆腐中的水分。 卤水豆腐是老豆腐,不需要那么多水分。 而做石膏豆腐,要先滤浆,后煮浆。 因为石膏豆腐是嫩豆腐,需要较高的水分。先滤浆后煮浆,可以让豆腐保持很好的持水性。 李悠将这些给客人们说了一遍。 客人们听后全都连连点头,表示又增长了知识。 滤浆方法,当然依旧采用吊包滤浆法。 李悠将自制的吊包装置拿出,引得客人们纷纷看稀奇。 很多人又拿出手机开始拍照、录视频了。 同时,包括刘旭在内,有很多人都将拍好的照片,又或是视频,发到了“山野间的极品美食”微讯群里。 上午用石磨磨豆浆的时候,就在群里说了下午还要做豆腐的事情。 群里那些没来的人一个个都在说,他们也想看做豆腐,让在现场的人录视频给他们看,还要长视频。 现在做豆腐开始了,在现场的人自然不会错过在群里显摆的机会。 “哈哈哈!做豆腐开始了。那些想看豆腐制作过程的人赶紧出来了。过时不候哦。” “现在我们要准备开始滤浆了。就是将今天上午用石磨磨的那些豆浆进行过滤,将豆渣过滤出去。看到这装置没有,这就是老板自制的滤浆神器,吊包。以前从来没见过吧?” “马上就开始滤浆了。我要准备亲自操作一下。感觉会相当有意思。” “现场亲自参与豆腐制作全过程。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哦。” “……” 群里非常热闹,而现场也正式开始了滤浆。 李悠并没有亲自操作,只是在旁边指挥。 这一次他打算把操作的机会全都交给客人们。 第一个负责推拉吊包的人是刘旭。 刘旭很是兴奋,连连表示这玩意儿推拉起来非常有意思。 在刘旭之后,魏平又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上场了。 三父子一起推拉摇摆着吊包,画面看上去非常温馨。 很多人都再次举起手机,记录下了这样美好的时刻。 当然同样又有人将视频发到了“山野间的极品美食”群里。 群里那些没来的人纷纷冒泡。 “这画面相当温馨啊!好幸福的父亲!” “两个小朋友也非常高兴。这将是他们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 “老板弄一个这样的做豆腐活动,的确相当有意义!” “连小朋友都亲手参与过豆腐制作了,我却还没有。唉!不如小朋友系列啊!” “……” 群里更热闹了,现场众人的情绪也更加高涨。 在魏平三父子之后,萧月、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