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休息。扶苏摇了摇头,反倒取出笔墨布条,写了一句话,让婢女托人送去李廷尉府上。 章台宫这边的管事担忧长公子住得不够舒心,特意调了几个曾经在后宫侍奉公子的婢女过来暂时差遣。 这些人都是已故楚姬留下的心腹,知道一些楚系势力的接头方式。 原主的生母名唤楚姬,和扶苏的生母是同一个。两个世界她都英年早逝,没有母亲的干扰和牵线搭桥,导致儿子和楚系一脉牵扯不深。 这对秦王政来说是很合适的继承人,否则万一养出个对楚国有感情的秦王来,大秦先祖的棺材板恐怕要压不住。 然而没有生母的牵线,楚系势力也会自己悄悄找上门来。 原主是人傻,没看懂那边的示好,甚至都没发现这群人其实是楚系一脉。所以他活得干干净净,楚系和他毫无牵扯。 扶苏走的则是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线。 他知道楚系势力的打算,假装天真容易被人掌控,麻痹了对方的警惕。然后找准机会反客为主,将楚国埋下的钉子变成了他自己的暗中势力,只效忠他一个人。 扶苏:手里的人不够用怎么办?不要慌,总会有好心人前来送助力的。 扶苏早就用这些人用得顺手了,所以私底下给李斯传信的事情干脆就找他们来办。 婢女接过布条愣了愣,并没有多问什么,乖顺地行了一礼下去办事了。 深夜,李斯在府内辗转反侧。 门房那边突然送来了一张写了字的布条,走动时发出的声响闹得李斯更加没了睡意。 可他满心的烦躁在看清楚字条里的内容之后,就悉数化为了阵阵凉意,险些拿不稳布条让它落地。 布条上只有一段话: 「廷尉可知郑国渠有一小半的沟渠是额外增设的,以关中水力实则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农田灌溉?」 李斯怎么会不知道呢?他太知道了! 早年游学时他学过不少杂七杂八的东西,很不巧就学了点水力相关的知识。 因此当初在看到郑国渠的建设宏图之后,李斯就知道韩国称它为“疲秦之策”一点都不含糊。 韩王或许是个傻子,但韩国的相国可不是。对方是日后的谋圣张良之父张平,张家世代为韩相,不是什么简单的家族。 张平或许不赞成如此粗浅的疲秦之策,可既然韩国当真这么做了,张平就肯定会为之出力,帮忙完善计策。 想要疲秦而非助秦,就不能只单纯指望秦国会因为修渠耗费太大而被拖垮,还得留个后手。 所以郑国渠的规模要尽可能地大,能在修成之前拖垮秦国最好。哪怕拖不垮,额外修建的这部分也成功消耗了不少秦国的国力。 李斯看明白了这一点,他本来应该尽早说出来的。这种事情越早说对秦国越好,可以及时止损、调整沟渠规模。 但他没说。 李斯甚至在灭韩时给秦国找的借口里都绝不提这一点,而是用一些看起来不是很严重的小问题当筏子。 所以李廷尉,你在心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