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里的东西,拿去让人仔细查看有没有被动过手脚。”然后轻叹了口气,这时候再去寻什么好东西怕是来不及了,稍微想了想,从一旁柜子里取出一团黑布,仔细打量了一会里边裹着的银制小铃铛,上面雕刻着的花纹并不常见,略有些异域的味道。他递给仍立在一旁的明奎,“这个也不错,倒是比坠子更适合孩子些,拿下去收好,找根红绳系起来。”
明奎接过东西退了出去。
最后的结果却有些令人疑惑。
玉坠和盒子没被动过手脚,而那青色珠子不仅没问题,甚至比那块白玉还要珍贵,是难得的青柳石,况且一点杂质也没有,怕是带着几箱金子也不好寻来的。
应楷看着这珠子有些发愁,摸不清送这珠子的人是什么意思。既然不是要害他,那是来讨好他的?可这一点痕迹也不留下,看起来也不像。况且就算要送给他,又何必和那玉坠放在一起?他想得头疼,总之坠子是不可能再送出去的,索性将两样东西又往柜子里一塞。做了这事的人必然有目的,他静静等着那人露面就是,急也急不来。
十日后,七月初三,秋日伊始。
应丞相家添了名女婴,取名愉,全家都喜欢得不得了,应丞相上朝时都瞧着满面红光,恨不得见谁都想说上两句自己添了个孙女。这事连圣上也惊动了,赏了这仍在襁褓里的小娃娃不少东西,还直道应诚给女儿这名字取得好,应愉应愉,当是应该平安愉悦地过上一辈子才好。
才满了四岁不久的应瑶这就当上小姑姑了,瞧着比自己还小的娃娃觉得十分稀奇,连着大半月,每日有一半时间都凑在小侄女边上,还得丞相夫人亲自去领了人回来用饭。
小孩子总是长得飞快的,不知不觉中便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如今应愉都已两岁了。
而这两年过去,应楷已是京中赫赫有名的人物。父亲是丞相又是太子太傅,大哥虽领着个闲职,但他自己从小便受到圣上欣赏,去给太子做伴读,又是个清风朗月从不与人多结交的,少有人能真正和他说上几句,大多都是寥寥寒暄便罢了。
这样的性子虽有人瞧不起,觉得他自视甚高,不过凭的是有个好家世罢了,可也多得是人视他为高洁君子。这样出身的俊秀男儿又尚未娶妻,女儿家们也有不少芳心暗许的。
这一日,应楷见过了太子,刚从皇宫里出来上了马车,慢悠悠地往家去,脑子里还在思索着方才二人谈到的事,要如何才能将刘家,也就是三皇子外家在城外强占土地一事上报给皇帝,却又不会被认为是在打压三皇子与其生母刘妃。
太子的意思是,直言便是,若父皇不信任他,那不论做什么都是多余,倒不如坦诚相待,左右刘家犯的事儿都是会被料理掉的。
而应楷看来,纵然太子深受皇帝信任,根本无需去打压其余皇子的势力,可毕竟圣意难测,做事还是谨慎些的好。
二人一时拿不准主意,只得改日再议。
几团阴云聚了一早上,终于淅淅沥沥地下起小雨来,打在马车沿上发出轻微的敲击声。
应楷靠在车内闭目休息,忽地感觉到马车停了下来,还没问出口发生了何事,就听一个柔柔的女子声传来,“请问车内可是应家二公子?”
赶车的明娄掀起车帘侧了半个身子进来,朝里边的人道,“少爷,有位姑娘拦在了马车前。”
应楷捏了捏眉心,有些头疼。
第三个了,这个月第三个拦他马车的姑娘。
这个看起来倒还是个正常些的,前两个一个想与他同乘,另一个则是直接“摔”在了马车前。
他眼皮都没翻一下,“不见。”
女子自然是听见了他的回绝,一下急了,连忙道:“小女子是从城外佟家村而来,有要事相求,恕民女无礼,还请公子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