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下至后半夜终于渐渐停歇。
翌日清晨,几缕阳光从白色纱帘间透了进来,落在艾夏白皙的脸上。
天气预报显示,今天是个晴天。
艾夏洗漱好,下了楼。
前台姑娘笑意盈盈道:“早啊,你男朋友十分钟前刚出去。”
“早!”似乎已经习惯了和常远的关系被误会,艾夏没解释,只笑着点点头。
空气湿漉漉的,但格外清新,艾夏深吸了一口气,打算在附近随意逛逛,莫负这清晨好时光。
她完全是看哪条路顺眼就往哪条路去,就这么凭着兴致往前走。一小会的功夫,默默然走到了一座木桥边。
看着桥底下哗啦啦流淌的河水,艾夏托腮思索,要不要过桥。
忽然听到有人喊她的名字,寻着声音看过去,居然是常远。
常远从桥那头朝她走来,一双眼凝视着她,“醒了怎么不联系我。”
艾夏有几秒的失神,随后习惯性地移开视线,不去看那张脸,“忘了。”
常远指了指桥那边不远的地方,“去吃早餐吗?”
艾夏点头,“去。”
*
早晨的集市格外热闹。一溜的小摊贩兴致高昂地吆喝着,艾夏闻着四面八方涌过来的香味,忍不住咽了下口水。
看到“李婶豆花米线”的招牌,艾夏停住了脚步,用眼神示意,“这个,你想吃吗?”
常远没立即回答,继续往前走,边走边说,“豆花米线,王记才是这条街上味道最正宗的。”
艾夏莫名觉得这男人有点自以为是,但仍跟紧他的步伐,“你怎么知道?”
“做了攻略的。”
果然,往前走了十来米路,王记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队。
属云城片区的人大部分都爱吃米线,早餐吃,午餐吃,晚餐依旧可以再来一碗。日久天长,米线成了当地人必不可少的餐食。
米线的做法也五花八门,过桥米线,小锅米线,帽子米线,豆花米线,卤米线,凉米线......
总之,只有你想不出来的米线做法,没有当地人做不出来的。
艾夏独爱豆花米线,一段时间不吃就会肚生馋虫的那种。
米线是早晨新鲜打出来的,用沸水烫熟后装入碗中,放上水嫩嫩的豆腐脑,加上小葱、韭菜、香豆、姜蒜汁、甜咸酱油及一大勺特制肉酱,就可以上桌了。
一碗豆花米线下肚,艾夏心满意足地弯起唇角,“味道确实不错!”
常远看到艾夏吃得啥也不剩光溜溜的碗底,挑眉道:“想再来份炸洋芋吗?”
艾夏瞬间两眼放光,“想。”
如果说当地人第一爱吃的是米线,那第二爱吃的当属炸洋芋了。所谓洋芋,其实就土豆。洋芋是当地人通俗的叫法。
艾夏对这两味小吃的喜好正好是反过来的,她第一爱吃的是炸洋芋,第二才是米线。
“炸洋芋”作为当地备受欢迎的特色小吃,自然不是把洋芋切块放油锅里炸一下那么简单。
先说炸的程度吧,分脆香和夹生两种。
脆香是把洋芋炸到外黄里酥,入口香喷喷的那种;而夹生则是把洋芋炸到刚刚熟即可,火候必须控制的恰到好处,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
顾客选择了洋芋在油锅里炸的程度以后,还要选择拌料。
拌料分干拌和湿拌两种。
干拌加葱花、盐、味精、花椒、辣椒面等佐料拌匀,没有汁水。
湿拌则是在干拌的基础上,再加大蒜水、腐乳汁、韭菜、薄荷叶、酸萝卜等拌匀,汁水香喷喷的,混着刚出锅的洋芋,那味道也是极佳的。
艾夏喜欢“脆香+湿拌”组合,每次都能吃到舔盘光。
炸洋芋是在“王记豆花米线”背后的小巷里吃的,一个极简单的摊位,客人却很多。老板娘忙得热火朝天,洋芋一盆一盆地滑进滚烫的油锅。
炸洋芋用一个不锈钢小盆装着,放到了艾夏跟前。常远只吃了五六块就停了手,认真地看着艾夏吃炸洋芋的模样。
只见她将手里的木签子一下下地往洋芋上扎,吃得停不下来。偶尔被烫到,立刻撅起小嘴砸吧几下,下一秒又笑嘻嘻地用木签扎向新目标。
不知不觉,不锈钢小盆里的洋芋被通通消灭光了。
但艾夏依旧没放下木签子,她将两根木签拿在手里,像使筷子那般去夹韭菜、薄荷叶和酸萝卜吃,一边吃,一边“啧啧”地称赞“好吃”,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常远看得有些愣住,心里不禁感叹:这姑娘看起来很瘦,食量倒是挺大的,吃东西的模样如此呆萌可爱,和平日里清冷少言的她完全对不上号。
终于,艾夏扔掉了手里的木签,抬头间发现常远正盯着她看,有些不好意思地别开了眼。
她快速捂住嘴巴,“嗝”却已经不听话地跑出去了。
艾夏自觉失态,脸刷地红了,只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才好。
但这一系列动作,都一个不落地掉进常远的眼里。
常远脸上的笑意更深了,却是无限温柔的笑,他起身揉了揉艾夏的头发,“要喝水吗?我去买?”
艾夏点头,又摇摇头,一个“好”字刚说完,又不合时宜地打了一个响亮的饱嗝。
这一次,她没有再伸手去捂嘴巴,而是控制不住地笑了起来,“完了,打嗝停不下来了。”然后偷偷瞄了常远一眼,“你不会笑话我吧?”
常远抿着嘴,眼睛笑得弯弯,“嗯,不会......”
从巷子里出来,集市上明显比刚到的时候更加拥挤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各色地道小吃和琳琅满目的商品铺陈眼前,闲聊声、叫卖声和讨价声混杂在一起,掀开了镇上人民生活的一角。
*
国庆之后,艾夏重新投入繁忙的工作中。除了上课以外,她还申报了一项省级科研课题。每日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图书馆看文献查资料。
周二第二节大课在逸远楼三楼的教室上,艾夏提前十五分钟到课室做课前准备。刚踏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