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城隍神(1 / 2)

太康皇帝如今重病,太后下令,宫中不许宵禁,要严阵以待,为皇帝侍疾,所以一路上总有三三两两的宫人流转于宫道之上。可她却总觉得,这倒像是在告知三宫六院,搬好小板凳,等着皇帝死似的。

天光渐亮,白昼即将与夜晚交替,像是沾了水的毛笔点在浓黑的墨中,灰与黑融在一起,带着灰浅浅的雾白色的光向外蔓延扩张出去。

穗岁将司徒灼置于一叶舟内,用灵力封印,收入魂袋中。期间又收了几道魂,今日没了和鬼聊天调笑的心思,索性大手一挥,甩出勾魂索将他们挨个都收进了魂袋。

粗略的算了算,今日灵力消耗巨大,距离她能驱使一叶舟直通不枉城那一日又远了些,往常她拘魂过后,为了不消耗灵力,总要过了城隍庙才能到地府,谁知道省到如今,也还就那样。

今日为了拘魂,损失大量灵力,又为了一个凡人动用一叶舟,相当于什么也没落下,还亏了不少。

穗岁叹了口气,男人误我啊!

然后手里甩着拘魂索,将一路上的死魂尽数收入魂袋中,前往城隍庙。

*

蓉城地处江南,是个名副其实的鱼水之乡。

宫外紧邻着一片鸿湖,沿岸绿树成荫,小桥流水人家隐匿在湖的两岸。桥东边,向阳处,还停着一排乌篷船,在微亮的天空下随着湖面轻轻晃动着,打眼望去,充满生气。

城隍庙在城东,庙前有棵歪柳树,穗岁乘着清晨的雾气行至庙前,空气中幽幽传来淡淡檀香,给人一派安宁之感。

凡人信奉神佛讲究一个心诚则灵。此时天光虽还未大亮,就已经有三两香客顺着那袅袅檀香前往庙中拜神了。若有乘坐轿辇的,走到歪柳树前,也必定要将轿子停靠在柳树旁,然后徒步拾阶而上,以表诚心。

若是四时节气时分,这里更是殿前香烟满庭,殿外游人络绎不绝。

当今太后极信鬼神之道。

所以即使是小小一间城隍庙,也是香客不断,香火旺盛的。

庙里供奉着各路神仙,城隍庙里盛满了百姓们的愿望与期待。

说到太后。

几月前,有位方外游士云游到此,不知怎的,就得了如今皇后的幼女平阳公主的召见。

平阳公主深得太后宠爱,经她引见,那方士摇身一跃攀上了咱们这位皇帝的亲妈,于是便常常被召进宫中为太后讲经论道。

如今太康皇帝病重,国天监如同虚设,天师府也被冷落,连一月前的祭天法事也被太后一手按下,承交给了那位方士。

可见其不一般。

穗岁一介鬼差,自然是对于凡间诸事不甚了解,也大可不必了解。

自然不知道那位方士便是方才从黑白无常手中逃走的大妖。

阴差常年与鬼魂打交道,世间俗事知道的也不少,但大多都是些什么东家长李家短的老生常谈。

穗岁虽不知这个凭空而来的方士,但她却知道那个二度逃走的妖,以及那个与妖有关的少年,可以从城隍手中的凡人名册中找到那个被囚于宫廷的司徒灼。

这也是她费力气爬上竹林,进入城隍阁的原因。

城隍作为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凡有城池之处,必有城隍神。

他们掌管着一方土地的生死祸福和善恶功过,还并领着所管区域的阴间亡魂的名册和通往地府的黄泉路。

民间对于城隍,也就是土地神的信奉程度很高,上至乡绅富豪,下至平头百姓,节气祭日都回来城隍庙中拜上一拜。

蓉城建都后,当地的乡绅富豪联合天府官员们,合力重新修建了这座城隍庙。将其址选在了城都东边,背靠护城河的一座山林中。从这片山上遥遥望去,所见之处是整个都城内除皇宫国寺外,最囊括全城的广阔之景,几乎将蓉城五坊七镇环抱其中。

这也寓意着城隍保佑一方水土,安定一城的好意头。

蓉城的城隍,前身是还未迁都时的土地,是个十世大善人。据说为人温和,性情沉静,是个情绪极其稳定之人,穗岁虽然总是途径城隍借路前往黄泉,却未见过其真容,想来应该是和苏伯懿差不多的吧。

城隍神喜静,他和一般的城隍不一样,并不居于神像中,反而将真身安置在庙后的一座山林里,这座山林不大,其中的制高点处,是一座十分朴素的小院子,后面还挨着几亩郁郁葱葱的竹林。

从院子前面望去,整个城隍山庙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高高的石阶上,有零零散散的凡人陆续而来。

山间薄雾渐散,林中鸟雀鸣叫,一日初始。

穗岁为了节省灵力,靠着两条腿爬了上来,这里的香火气息和凡人的念力相融合,有着最丰厚浓郁的气运,浸润人心,渡化鬼魂。

穗岁几度想要在此安家,奈何每日要回阴司点卯,阴差腰牌每日都要换,以防阴差徇私,否则这里就是穗岁身处异世最满意地居所了。

上有城隍保护,下有香火不断,多美好。

城隍的这座院子并未设立门落,连接月台的是一座红柱黄瓦的石牌坊,与寻常牌坊不同,此处的牌坊并不高,也不十分华贵,如同与传言的城隍本人一般,质朴却坚毅。

依柱石上,雀替之下,悬挂着一串铜铃,不随风动,穗岁撇撇嘴,不情愿地催动灵力,一模细微的光亮悠悠向铜铃而去,触及铜铃,一声清脆好听的闷响顺着牌坊向院内传信而去。

那串铜铃的作用不言而喻。

天光渐亮,微风拂过,带来丝丝缕缕的凉意,远处的群山之上,一轮红日渐升,蓝黑色的天际逐渐被照亮,群山被霞光描画,勾勒出一道金边,穗岁难得地欣赏了片刻,在一阵脚步声中回过神来。

转身望去,一个身着紫色杭罗道袍,头戴逍遥巾,脚踩黑色方舄的小道童提着一盏油纸灯笼信步缓缓走来。

走至穗岁身前,也不见其言语几句,只伸手向内,表示院内主人有请。

穗岁鲜少来此处,城隍喜静,通往黄泉的路途另在别处,有结界,要用阴间信物才能打开。

眼看着那小道童虽年纪不大,端的却是与他那肉肉的圆脸完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