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得一道足以安身立命的手段。
也正因为如此。
安乐太平如桃源之地的关外,成为了关内灾民难民的向往之地。
每日都有许多灾民难民涌入。
这又给温越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唉,这旱灾蝗灾的一场接着一场,将军,我们民政局商议,这旱灾还行,多修水车,多打灌井便好了,再调配民力物力便可。”
民政局的李昌荼说道:“可是这蝗灾,却总是难治,刚平下一波,又起一波,不能朝夕能够完成的啊。”
李昌荼的神色颇为疲倦,显然这段时间的旱灾蝗灾让他非常疲惫。
他说的没错。
有关蝗灾的治理不是朝夕之事。
即便在后世,这蝗虫也是不能全部消减。
就如《三体》中的史强说的,对付蝗虫,几千年来无论聪明的中华百姓,如何治理,或是兴修水利,或是垦荒种植,或是植树造林,或是提前去除虫卵,遏制蝗灾。
蝗虫几千来从来没有被消灭过,就像三体人很难消灭光地球人一样。
所以治理蝗虫,不能一朝一夕,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而温越前世并不善于农业。
对于如何种田,如何防御灾害,他甚至还不如这时代寻常的一个屯田官。
因此如何抗灾抑制蝗虫。
民政局上报几个方案,只要可行,温越都一一准许。
“进入关外的灾民难民,按照之前的方案,第一时间都是安置收容所,有医士负责监管,以防有瘟疫蔓延。”
李昌荼继续道:“现在流入关外的灾民难民数量已经有六万之多,按照规划,这些人可以送往北方,慢慢收回锦州等地。只是这样下来,将军,这库房中的米粮又不多了。”
听到这话。
温越揉揉额头。
不知怎么的,从来到这明末,这粮食问题,始终萦绕不去。
眼下大明天灾不断。
温越手上的银子是越来越花不出去了。
从外面买粮进来,也越发困难。
尤其是近些月来,大明米粮价格飞涨,十几两银子才能买到一石米粮。
而且还有价无市,没有人愿意在这关头,出售救命的米粮。
温越手上的银子,都要变成没有用的石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