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见过的老妇,端着托盘进了屋。
“姑娘赶的巧,刚好巡夜的人换班吃夜宵开了火,这有汤面和茶水,吃了便快歇息吧,莫要乱走,若要如厕走廊尽头便是卫生间。”
说罢将托盘往屋里桌上一放,又是不待蔡阳阳道谢或有其他反应便出去了。
这山寨的人怎么这么奇怪,说的话都用词好像怪怪的,似乎也不喜欢理人?蔡阳阳心想着,却也不恼,随便吧既来之则安之。想到此便坐在小桌前摸摸茶壶不烫,直接对着壶嘴就灌了一口,而后抓起筷子淅沥呼噜的吃起面来,这面味道却还不错,面身爽滑口感筋道,汤头似乎还是鸡汤,口感微微带辣似乎是加了胡椒,还有香菜和西红柿的样子。
一碗面下肚,一日刺激下动荡不安的三魂七魄终于归位了,此时才感到眼皮灌铅已经撑不住了,也无心洗漱,合衣往床上一倒便呼呼睡去了。
而此时山寨中央位置有一座大厅,内里却是灯火通明,许秋香高座主位虎皮太师椅上,面前一张案台中央摆着面盆大小的汤面一碗,正在埋头苦吃,左右两边殷勤伺候的正是迎她进来的光头大胡子和带花胖子。
只见光头大胡子一手拿着数十个铁签子上面穿着金黄带焦的羊肉,赫然是著名美食烤羊肉,另一手却是一把扇子,在许秋香后脑勺轻轻的扇着,眉眼带笑的看着许秋香吃一口面吃一口烤肉,待一串吃完便殷勤的再递上一串。
带花胖子则占了太师椅前桌子一角,十指翻花在一扩口钵内挥舞着,原来是一钵生腌,只见肥胖的手指灵活的捞出一只只鲜虾,小心的剥去虾壳而虾头,放进旁边预先有干净汤汁的小碟子里,忙活半天只见三五只,等着许秋香张嘴用筷子一拨便一口吃掉。
大厅内还有二十来人分坐下手位置,被人换做小乙哥的年轻媒官此时却换了一身宽袍大秀的修士服,坐在左侧第一下手职位上,众人面前各有果蔬吃食茶饮酒水,各人吃着或者聊着,是在等当家的吃饱了看看有什么事情交代。
过了许久只见光头手里的烤羊肉和胖子手里的虾仁终于吃光了,案台上的大面盆也见了底。许秋香抓过虎皮一抹嘴,又抓起茶壶漱漱口吐在原地后再喝了一口,开口说话了。
“这次离开许久,却是真想念铁头兄弟的烤肉和小花兄弟的生腌了,吃的可真是爽!”原来光头大胡子叫铁头,倒是人如其名,胖子却叫小花,只能说很有反差感了,两人听到许秋香夸奖自己显然十分高兴,站在主位两旁咧嘴直笑。
许秋香拍拍两人的手,又继续说道。
“这次我离开山寨和小乙兄弟一路向西,经湘南湘北,直入关中后转进蜀中,进入缅南,再取道桂州最终回到岭南,把这新朝的弯弯道道都体验了一遍。确如军师所言啊,这赵匡胤的大乾比之那燕国还不如,更无论我圣祖建立的大明了。简直将当年圣祖花费五十年光阴,加上后来十二代人带来的进步全退回去了。”
“此时我依我看已经满足圣祖留下的宝书所述的造反之时,带我明日回中央大寨便与军师商议,跟这大乾,好好斗一斗!”
“好!!!!”众人闻言皆是狂喜。
而后就见如流水般的酒坛子被搬进了大厅,嘈杂拼酒之声直传云霄,却又被大山消磨的干干净净。
三清山名中带个“三”字,也确实由三个大山头及一系列中小山丘组成。东西两山拱卫中央,又将一片水泽抱入怀中。此时蔡阳阳和许秋香便在东侧山头青龙寨上,西侧山头又有白虎寨,中间则是中央大寨。此时的中央大寨深处一间小院内,一位杏眼朱唇的漂亮女子正坐在书桌揪着煤油灯聚精会神的阅读着一本书,看封面正写着:许三多传。
“许三多是我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导师、诗人、艺术家,也是开创了大明万世不竭之治,为华夏人民带来光明的人。”
“通过积极对外友好通商引入优良物种,我华夏新增了三季稻、土豆、西红柿等二十八种救世蔬粮。”
“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我朝走在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上。”
“许三多曾经说过,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种以国为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学习。”
“大明五年,许三多亲征蒙鞑草原,建立了著名的乌兰巴托都护府,从此蒙鞑人改名蒙古人,加入了我们大明的大家庭。”
桌上摆着不少书籍,许三多主义思想基础、基础数学、基础工程学……
书桌背后还有三个大大的书架。若是抽动左侧书架最下方第二本书,就会发现书架会划开,让出一间小巧的密室。
密室内仅有三个蒲团和一张供桌,供桌上摆着三本书,其中一本的封面上写着:造反理论与实践——许三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