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占据南方大部分土地已久,并将这一带命名为“镇南”。
池书意核对过地图,实则就是长江以南,主要包含川蜀、荆楚、云贵等地区。
同时,以襄阳为都城,建宁安宫。
“宁安”这个寓意就很讽刺,现乱世虽是四王争霸,但就属周武王的部下最残暴,为了权力不择手段,屠城事件更是年年有。
池书意携带系统的“be buff”加成,目的就是这个。
她一个穿越而来的难民,无权无势,想扳倒一方之主,除了打入内部、进行背刺,她想不到更好的方法了。
而效果,也非常显著。
如今,宁安宫还没到正式招募谋士的时辰,大殿内却已是人满为患,讨论声激烈不断——全都在围绕一个人喋喋不休。
“听说没?民间近日出了个闲得慌的傻子,帮百姓耕地还分毫不取,城中告示上满是追捧他的画像!”
“你管人家叫傻子?有才得很,不久前刚在福来客栈临场作诗,给那伊家大公子好一顿羞辱哦。”
“听说,尚书令聂羽大人特别欣赏他的诗。”
“......”
此时的周武王就端坐在幕帘后,一手撑椅一手敲桌,静静听着帘外的众说纷纭,不知思绪。
殊不知,美名远扬的池书意本人,正在前院花园的角落处“作法”呢。
她从客栈顺了三根木筷,此时蹲着将木筷插.进泥土中,双手合十,低头叩拜,嘴里还念念有词——
“感谢李商隐、王勃以及马致远三位大诗人的才华相助,小女有幸在一派名士中装模作样。善哉善哉,诗文真是历史的瑰宝呀......”
“主人,您前不久刚说自己是唯物主义者。”
智脑系统总会在最不惹人喜欢的时候出现,还一无所觉:“谋士会要开始了,请速前往大殿。”
校场中一位打更的武夫连敲了三下种,喊未时到,吉兆开。
震得人耳朵发麻。
王上的幕帘一拉开,原本还争论不止的宁安宫正殿瞬间安静下来,不过......安静的氛围格外诡异,众人中或有瞳孔睁大者、或有不明就里者,皆侧目望向踩着敲钟声进来的人。
一身乞丐装,除了脸基本没有能入眼的。
王座之右第三席位的伊颜突然指着来人大叫:“你、你你不就是在客栈口放狂词的贱民?!”
伊颜此话一出,引起哗然大波。
人群中“原来他就是上了城中告示那人啊”、“作诗得到聂大人赞赏的就是他?”等此类言语,不仅传到了早有所料的池书意耳朵里,还随着镇定自若的一步一踩,飘进了周武王的眼中。
池书意也不躲闪,昂首接受四面八方打探的目光,以及,王座上那位不加掩饰、赤裸裸的好奇之色。
该说不说,这周武王真是天生暴君样,横眉竖目,脸颊赤红,右颈上血淋淋布着一条未结痂的刀疤。
“孤早于民间听说你的事迹,来者可上过城中告示、可作诗吟否?”
哇,好粗犷难听的声音。
池书意一边这么想着,一边毕恭毕敬地鞠手下跪:“王之所言,尽是小民。”
福来客栈中的酒鬼,正是周武王统领下的尚书令大人,聂羽。
他眯眼审度池书意良久,招手唤来小童与笔砚,作一纸呈递给周武王。
拆开密纸,只见上面豪放写道——
“此人才华不下伊颜,甚至远高伊颜,臣亲眼亲耳所见所闻,陛下若有招人才之意,可试之。”
“呵呵。”周武王松懒着往背后伪制的龙椅一靠,散漫开口,“听闻公有出口成章之才,何不将客栈中未吟完的诗吟完?”
未听答复,就见那面含菜色的伊颜拱手请示:“王上,今夜宴会本就是为招募贤才而举办,现大殿内有名有才之人比比皆是,何必执著于一乡野莽夫?”
啧,这伊颜可真记仇,背靠世家了不起。
池书意无意与心胸狭窄之人计较,当即不顾周遭眼色,自顾自负手吟诵起来:“我这篇未吟完的诗叫《滕王阁序》,主颂洪都的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星移几秋也。”
呵,但我乃穿越之人,背靠逆天作弊器。
一身褴褛破旧的乞丐装,在出口成章的滤镜加持下,根本掩饰不了其饱读诗书的儒雅气质,池书意每飘飘然走一步、吟一句,周遭人士便嘘声一下,周武王更是从背靠的坐姿逐渐挺直,眸中有赞许之色,明白聂羽并非虚言。
面前这“小子”,才华无量!
系统见自己宿主利用信息差,耍玩庙堂之上不亦乐乎,心想,过后又要给王勃大诗人树立筷子了。
“公子好辞藻。”
周武王肉眼可见地兴趣愈浓,称呼都变成了“公子”:“不知公子除了诗文之才,可懂朝政?”
池书意脚尖一点地,轻挑眉梢:“今朝政之事不可急躁,国内大将足,却少治理安邦的贤才之辈。王上目光不应局限于尸位裹餐的世家望族,民间隐居者,大有能人可招来用之。”
“尸位裹餐的世家望族”一句出,周遭瞬有脸色巨变者,其中伊颜尤甚。
“嗯......言之有理。”周武王点点头,“军政可懂?”
池书意不慌不忙,缓缓道来:“军中不缺大将,但兵士颇少。王上可招募农民,闲来无战时可一边耕作、一边操练,厉兵秣马,不可懈怠。”
周武王又问:“民生有何高见?”
“分发土地,广济难民,收揽民心......”一言未尽,池书意双眸猝然闪过一丝锐光,“切记,不可屠城。”
四王乱世,其中属周武王最为残暴,屠城无数。
此言一出,瞬间脸色一黑,灼灼的目光阴沉下来,死死盯着池书意。
池书意却突然舒朗一笑,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还有一点,小民忘说了,王请悉听——古来成就大事者,刚愎自用是莫大的忌讳,善听下言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