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第一古董行。”张扬在心里嘀咕了一句:“名头不错,但真的有那么专业吗?” 这大白天的,偌大的古董行,看起来一个顾客也没有啊。 张扬在门口张望了一下,古董行里,一个穿着黑色OL装的女店员注意到他,马上微笑着走了过来。 来的姑娘,穿着黑色西装,一双大长腿,踩着红色高跟鞋,木质地板发出“哒哒”的声音,脸上热情的笑容,不多不少,刚好露出八颗牙齿。 确实专业。 张扬只浅浅打量了一下对方的气势,对刚才军大衣老哥的话,心里已经信了七八分。 其中有六分是给这个眼前这個店员的。 “先生,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女店员走上来,非常有礼貌的说道。 张扬看了一下她的工牌,方甜甜,导购员。 “你好,我想捡漏,请问这里有漏可以捡吗?”张扬非常直白的问道。 这个问题有点装傻的意思,但却是张扬计划中的一环。 方甜甜脸上笑容不减,彬彬有礼地回答说:“当然有漏啊!我们这里的藏品,虽然都经过鉴定,但就算是再厉害的大师,也有打眼(看错)的时候不是?” “所以只要您的运气好,或者眼力毒,大把的漏给您捡。” “就算运气不好也没关系,我们这里的东西,比别家便宜多了,拿到外面市场去,照样能挣点小钱。” 对方话说的是滴水不漏,不过张扬明白,自己一个在门口随便看看的,对方都愿意花功夫在自己身上,那平时肯定没少挣。 张扬想了想,点点头:“行,那我自己先逛逛。有需要会叫你的。” “好的,我帮您简单的指一下路。这边的柜子主要是是青铜器、那边是瓷器、那边是古钱币……” 张扬默默听完,径直走到了瓷器区,先看大件儿。 瓷器看起来最简单,啥都不用管,看年份就行,一般来说,年份越早越值钱,官窑比民窑值钱。 「生产时间:1953年」,五十年代的民窑,不值钱; 「生产时间:1972年」,外汇瓷,可惜残破了,不值这个价; 「生产时间:2001年」,纯纯的现代工艺品; …… 张扬走马观花似的,就看个一分钟,看到日期信息,用手机查个参考价就走,这样效率很高。只是他的行为,在外人看来就有些怪异了。 “甜甜,你刚才带进来的那个人,不会是来别的店子过来刺探情报的吧?”在柜台后,一个胖胖的女店员小声和方甜甜嘀咕道。 “我看他每次就看一小会儿,然后就用手机在那里记录东西。” “就他?不可能,我看他书包上有临海大学的校徽,应该是个穷学生。” “你知道他刚才说什么吗?”方甜甜故意卖了个关子。 “说啥?” “他说他想捡漏。”方甜甜的脸上掩饰不住的笑意,还透露着一丝鄙夷。 想来古董店捡漏的人她见多了,但这么年纪轻轻的学生,满脑子就想着捡漏发财,这人废了。 “呵呵,能这么说话,看来脑袋也不太好使,估计是个书呆子。”胖店员撇撇嘴说道:“不过还是比直播寻宝的好一点,那种乌泱泱一大群人过来,在镜头前买一个,拍完还要退款的萨比,才是真的烦。” “唉,谁让咱们就是个打工的呢。”方甜甜有些惆怅的感慨道,眼神刚飘到门外,刚好看到几个人站在店门口,其中一个戴眼睛的中年人,正冲着摄像机镜头在说着什么。 方甜甜用胳膊肘顶了下闺蜜。 “怎么啦?”胖店员转过身,看到门外的情况,马上给了自己一嘴巴:“我这个嘴诶~” 接着瞬间变脸,挤出笑容迎了上去…… 张扬还不知道,自己被“一胖一美”的经典闺蜜组合关注了,不过就算知道他也不会在意,他更在意的是眼前的这些瓷器。 东西有真的吗? 还真有,而且有不少好宝贝。 有好几件清中晚的瓷器,嘉庆、道光年间官窑仿乾隆的,真实价值在十万左右。 大漏? 并不是,因为这些东西标价都在二十万以上,说明人家真的请鉴宝的看过。 张扬开始有点怀疑那些捡漏故事的真实性了。 大件找不到漏儿,他开始把目光投向那些、放在一个个小格子里的瓷器,都是些器型不大的物件儿。 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有非常简单的标签,写着“汝窑花瓶”、“青花大碗”、“哥窑茶杯”之类的信息,加一个价格,其他什么年代、背景、鉴定信息一概都无。 说不定有漏啊。 张扬沉下心,一个个看过去。 “五六年的、现代的、现代的、上周的、1853年的?” “嗯?1853?” 一个高腰、方形的“粉彩小花盆”,吸引了张扬的注意。 小小的花盆器型精美,上面画着缠枝莲纹, 「名称:粉彩花盆」 「材质:陶瓷」 「生产时间:1853年」 「详细信息:琢器,咸丰年间的粉彩瓷器,达官贵人书桌上用来栽培盆景用的花盆,由于是方形,比一般的粉彩瓷要珍贵许多」 张扬查资料的时候,见过有人说琢器“一方顶十圆”,意思方形的琢器成型的难度是圆形的十倍。 而且这还是个晚清的粉彩瓷。 他赶紧上网搜了搜,发现两年前,佳士得拍卖过一个这种样式的,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