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8 章(2 / 2)

先在脑子里把诗句翻译成大白话。

隔壁客人分银钱,人数和银子的数量都是未知的。每份4两多4两,每份半斤的话则少半斤,求解隔壁一共有多少客人,多少银子?

一斤是十六两,半斤是八两。

毫无悬念,依旧用现代方程来解。

把客人数量设置为x。

4x+4=8x-8。

答案自然跃然纸上。

客人3人,银一共16两。

当聂天枢把答案交上去的时候,惊奇的发现罗含章也同样交出了答案。

苏先生看了两人的答案。

轻轻的点了点头。

“下面,是第二道题。”

显然。

这一题两个人都答对了。

聂天枢心下微微诧异。

要知道。

这个年代,还没有非常系统的数学计算方法。

虽然在《九章算术》中载有“ 方程 ”一章,但也只是浅尝辄止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论。

在日常生活中,根本没有人能熟练运用。

虽然她不知道罗含章用的是什么样的方法解题。

但只看其速度和准确率。

就可知对方的数学造诣之高了。

不由的心下有些佩服。

不过。

佩服归佩服。

她也不会把这关系到自己身家性命的机会拱手相让的。

聂天枢定了定神。

仔细的听苏先生出的第二道题目。

“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顶层几盏灯?”

这位先生显然是个风雅人物。

又出了一道数学诗。

不过。

这道题的答案,聂天枢不用算就知道。

这是明朝时期的数学家吴敬偏著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中的一道题,聂天枢在现代上学的时候就算过。

答案她记得很清楚。

是三。

这一次,聂天枢率先交出了答案。

苏先生看了之后,微微颔首。

显然。

她的答案是正确的。

坐在上首的朱贵见状。

眼中不由的露出一丝笑意。

心里对聂天枢的表现极为满意。

接下来。

就看罗含章的表现了。

坐在上首的会长李忠见状,脸色不禁有些阴沉起来。

随着香炉里的计时香先后不断的落下。

香慢慢的变短。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

罗含章的额头微微冒汗。

不过。

他到底没有辜负自己的数数天赋。

在香炉里的计时香,快燃尽的前一刻。

交出了答卷。

苏先生看完答案。

语气平和的道:

“通过。”

显然。

又是平手。

李忠微微松了一口气。

朱贵心里却不禁有些遗憾。

可惜啊。

就只差那么一点儿。

香就燃尽了。

“第三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

聂天枢依旧先翻译成适合自己的大白话意思。

一个方形池每边长都是一丈,池子的中央长了一颗芦苇,芦苇露出水面的部分恰好是一尺,把芦苇的顶部收到岸边,芦苇顶部和岸边儿的水面正好相齐,求解水深和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

聂天枢拿毛笔在草稿纸上画了几何图。

一目了然。

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先用方程设水深X尺,则芦苇长X+1。

芦苇长在池中央,所以它的根和池子的距离,恰好是池子边长的一半儿。

那么接下来就简单了。

只需要根据勾股定理。

便可知x?+5?=(x+1)?,X=12,则X+1=13。

答案毫无疑问。

水深是十二尺,芦苇的长度是十三尺。

当聂天枢把答案交上去的时候,就有预感。

自己赢了。

毕竟。

罗含章虽然擅长数数,但他因为时代的局限,还接触不到勾股定理这样系统而科学的数学理论。

也许,最终他会得出答案,但那一定是建立在庞大的计算上的。

而这样庞大的计算。

绝对不是一炷香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

果然。

一炷香结束后。

罗含章并没有交出答案。

苏先生见状起身宣布:

“聂天枢通过!”

这句话。

让聂天枢忍不住轻轻的呼了一口气。

至少这次。

朱传宗该实现之前的许诺了。

此刻。

坐在上首的朱贵笑容满面。

转身。

对身侧脸色难看的李忠道:

“真是惭愧,我们侥幸赢了。”

“恭喜。”

李忠抬了抬眼皮儿。

语气凉凉的道。

“会长不会食言而肥吧?”

“呵呵,放心。我李忠是个生意人,这点儿信誉还是有的。”

说到这儿。

李忠瞥了一眼不远处的聂天枢。

语气微妙:

“愿赌服输。咱们苏州商会,自然会向十三阿哥推荐她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