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中兴奇女子> 换衣风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换衣风波(2 / 2)

老大娘。老人腿脚有些不方便,头发花白,满脸皱纹,倒是一副安详的神态。

大娘问道:“姑娘要到哪里去?”

“大娘,我迷路了。我要去小康庄。”溶菊赶紧如实相告。

大娘说:“噢,这里是大王庄南地,你要去的小康庄还远着那,先歇会吧。”溶菊把马往篱笆上一拴,随老人进了草屋。

茅屋里的陈设很简陋,一张床,一张桌子而已。大娘给溶菊弄了些简单的饭菜,“我们这儿穷乡僻壤的,没有什么好吃的。”

溶菊连忙道谢,“大娘,这对我来说盛过山珍海味。”

溶菊边吃边和老人聊家常,她们聊得很投机。“大娘,您为何一人孤单地住在这里?”

“唉!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老人叹口气,讲起了自己的经历。

原来老人也是有家有院的人,年轻时丈夫就去世了,家境一日不如一日。有一儿一女,儿子叫王顺。好不容易把儿女抚养长大,女儿远嫁,儿子在县衙做了官差,娶了开熟食店的徐老四的女儿银莲。这徐老四是个小财主,有些钱,却尖酸小气,偏偏他的女儿继承了他的小家子气。本以为娶了媳妇日子会过得红火起来,谁知越过老人心里越不是滋味。

媳妇银莲伶牙俐齿,能说会道,左邻右舍都说‘老人家好福气,娶了个能干的好媳妇’。

可渐渐的婆婆就发现银莲说话办事人前人后不一样,一天到晚三变脸。在外人面前对她尊敬谦恭,满脸堆笑,在儿子面前忙前忙后,喜笑颜开,可是只要单独面对她就拉下脸来,摔东摔西,指桑骂槐。婆婆不好说话,也不敢多问,只好自己回到房里气忿忿地闷坐。老人几次想对儿子说都忍住了,一来怕他们夫妻伤了和气;二来担心儿子不信,反怪自己多事。

这样一来银莲对她更是刻薄,在家里呼来喝去,当佣人一般使唤,但只要儿子一回来,银莲就忙碌起来,安排饭食,高高兴兴地侍候吃饭,婆婆也就借机会可以喘口气。

如此过了多年,一天她私下里对儿子讲了自己的苦处。谁知儿子听后对母亲说:“娘,银莲每日端茶送水,勤劳家务,毫无怨言,你怎么还不满意?这话对我说说也就罢了,千万不要出去声张,被邻居们听了笑话。”

房内说话,隔墙有耳。她们母子一番话都被银莲给听到了。晚上银莲坐在床边,眼泪汪汪,口里叹气,喊也不应。王顺问了几声,银莲才说:“我当初嫁到你们王家,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真是一言难尽!吃苦受累也就罢了,可是婆婆老是横竖不满意……”王顺好话说尽才劝住。

第二天,当王顺早起走后,银莲就把婆婆大骂一顿,婆婆每日看见她就吓得浑身发抖,再也不敢多说。

等到正月十五过后,天气渐渐暖和。婆婆把想了一冬天的话说了出来,她要去女儿家。临行前,银莲对周围的人笑着说:“看我这婆婆,吃儿子的,穿儿子的,心里面却挂念着女儿。”

老人走到半路就改变了主意,她不能去女儿家,一则路途遥远,不想给女儿填麻烦;二来不忍心远离儿孙;这三嘛,俗话说得好,“架上碗儿轮流转,媳妇自有做婆时。”于是她就在大王庄南地住了下来。

溶菊心里感慨不已,“您这腿?”

“我这腿啊,不是摔的,也不是碰的,是老毛病啦!”

“我家姑娘有药能治你的腿,可惜……我还知道个法子,我们试一试。”

于是溶菊不由分说站起身来就去忙碌。她先烧一锅热水,用冒出来的一股股热气慢慢熏老人的腿。

“嗬,真热!”不一会儿,老人就热得浑身冒汗。“还真灵,我觉得疼痛好多了。”

等时间差不多她倒了水,随后又炒了些盐,然后缝个布袋把热盐装进去敷在老人腿上。她边敷盐边说:“如果有小姐的药就更好了。”

做完这些事情天色已晚,老人说:“姑娘今晚就在我家里住下,明日再走吧!”溶菊求之不得,忙谢老人收留。老人知道溶菊去小康庄的原因后心里就琢磨开了。这姑娘人好心眼好,不如就住她这里,也有个说话的。

第二天,老人就把自己的想法说给溶菊听。溶菊思忖片刻,决定不去小康庄了,就在这里住下来。老人眉开眼笑,于是溶菊认老人为干娘,一起生活,等有机会再去打听小姐的下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