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暖把记事本平摊放在桌面上,用手掌轻轻地拍散表面散落的灰尘,她捻着纸张一页页地翻开。
五岁的她,对事情的记忆并不深刻,而记事本里所记录的一幕幕,就像被赋予了时间的记忆,点点滴滴从她脑海中唤醒。
-
2004年立春。
隔壁的傅家搬来恰好一周的时间,正逢大年初四,江晴得了空,非要嚷嚷着请傅舟成一家子吃饭。
一大清早,姜暖就被江晴嚯嚯着干苦力,她背着小竹篓去刘奶奶家取预定好的两只小母鸡。
小母鸡有些重量,她个头娇小,穿着厚重的羊羔绒外套,背起装着母鸡的小竹篓,走起路来左摇右摆。
她特意避开居民区的鞭炮声,绕道从小公园边上走,走到公园门口时,远远望见前方的梧桐树下,一名身穿白色运动装的男孩,被三个小胖墩围堵。
他的书包落在脚边,散了一地的书籍和文具。
姜暖悄摸摸地靠近,只听闻其中一名较高的小胖墩,拿起厚厚的本子,拍着男孩的左脸,警告道:“早点把寒假作业交出来,不就什么事也没有了吗?非要让我们动手。”
男孩脸色泛白,清清冷冷,他紧抿的薄唇微微颤抖,深邃的眼眸中却蕴含着水光,显得既可怜又委屈。
小胖墩把书包里的本子全部搜刮后,还不够尽兴,捡起地上的马克笔,想要在男孩的脸上涂鸦。
姜暖不自觉地蹙起眉头,她捡起脚边的树干,当即想上前去帮忙。
无意间,瞥见公园里蹿出一只灰黄色的田园犬,她连忙扔下手里的枝干,摇摇晃晃地朝梧桐树跑去。
小胖墩手里的笔刚在他白皙的脸上画下一笔,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阵甜腻娇柔的呐喊声。
“让一让,前面的谁谁,让个道。”
仨人刚回过头,姜暖的小竹篓甩在拿着马克笔的小胖墩脸上,其余两人慌忙躲闪。
竹篓落地,开了天窗,两只小母鸡扯着“咯咯咯”的嗓子跳出来。
姜暖朝着狗的方向喊了一声:“喂,阿黄。”
田园犬闻声望去,两眼泛光,撒着腿朝两只母鸡狂奔而来,母鸡蹿在三名小胖墩中间,扑着翅膀直叫唤。
三名小胖墩见田园犬一脸凶相地冲过来,乱作一团。
一刹间,鸡飞狗跳。
尖叫声、狗叫声、鸡叫声混杂在一起,绵延不绝。
趁乱,姜暖捡起地上掉落的本子,胡乱地塞进书包里,而后紧抓着男孩的手,牵着他飞快地跑开。
两人跑进居民区的巷子里,确认人没有追来,她背靠着墙,喘着粗气。
“没有全部捡完,但是本子全在这儿。”她把书包递到他面前,眼瞳中映着他清秀俊逸的容颜,唯独脸上黑色的笔迹,略显刺眼。
“谢谢。”他轻吐一句,眸光里的水雾还未散去。
姜暖扭着头,愣愣地对视着他的眼眸:“哭什么?你完全可以还手打回去。”
憋了半天,他弱弱地吐出一句:“老师说,不能打架。”
“但老师没说不能还手呀。”
她强硬地回怼。
似乎没有理由反驳,他堵着口气,从脸颊延伸至耳根,都泛着红。
这一刻,姜暖对他的印象就有了难以改变的雏形。
软柿子、爱哭包。
“罢了罢了,我要回家了。”她拍了拍裤子上的尘土,丢了两只鸡,回去还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见她提步要走,他觉得出于礼貌,理应告知对方姓名:“等等,我叫……”
她脚步未停,但悦耳的嗓音深深地刻入他的心底。
“我知道,你叫傅嘉遇。”
夜晚。
傅舟成和阮婷领着傅嘉遇来到姜家,两家人同桌吃饭时,傅嘉遇才知道,眼前这位头上扎着羊角辫,苹果脸,仗义相助的小女孩,名叫姜暖。
酒足饭饱,大人们在客厅里喝茶闲聊。
姜暖与傅嘉遇并肩坐在二楼的阳台上,夜幕中的烟花绚烂夺目,从围栏往下瞅,隔壁傅家的院子和大门一览无余。
她之所以能够一眼认出他,正是因为每天都能从阳台上望见他在院子里看书。
他不言,她不语。
耳边轰隆隆的爆竹烟火声持续到他归家前的一刻。
-
春节后的某天,阮婷带着傅嘉遇再次来到姜家,这也是半个月来两人头一回相见。
姜暖躲在墙角,大致听见阮婷对着江晴说,要随着傅舟成出差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傅嘉遇就暂时托付给姜家。
姜、傅两家在爷爷奶奶那辈就是世交,江晴自然是非常高兴地同意了。
当江晴领着傅嘉遇站在她面前时,说出口的话竟是:“姜暖,哥哥要在我们家住一段时间,你一定要照顾好哥哥。”
从那天起,姜暖的肩上就承担起照顾哥哥的重任。
让她料想不到的是,他不仅没有反驳,还很欣然地默许了这件事。从此之后,姜暖不管走到那儿,屁股后面就总会跟着傅嘉遇这条小尾巴。
某一日清晨。
傅嘉遇在房间里练琴,悠扬的琴声缭绕耳际,一串串灵动的音符滑过心田,姜暖随着他的音乐哼着小曲儿,脚步哒哒哒地跑上楼。
她推开他的房门,满屋子寻找可以用得上的工具,嘴里不停地叨叨:“爱哭包,你好了没?我做了好吃的东西,快来尝尝。”
见傅嘉遇丝毫没有搭理她的意思,她撇了撇嘴,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两本硬壳书,临走前叮嘱:“我在院子里等你,来晚了可就没有咯。”
待他一曲结束,才想起姜暖刚刚来过。
空气中弥散着浓浓的烟火味,他披着外套下楼,刚走到客厅,便瞅见姜暖蹲在院子的角落里,她的跟前堆着一小堆柴火,已经燃烧殆尽。
此时,她正拿着手里的两本硬壳书,拼命地从柴火里掏地瓜。
一个黑乎乎的地瓜滚在她的脚边,柴火里随之蹿出一小戳火苗。
霎那间,姜暖被一股